Read full review
2012-06-12
11 views
發覺自己對逝去的,過去的,特別喜歡:新派的,潮流的,都不及懷舊的,昨日的,對我胃口,那怕我並不曾屬於那年代.但不是過去值得令人懷念,又怎會有這麼多人,像我般逆流而上,希望尋回曾經的時地人?至少,我在銅鑼灣一隅,呼吸到昨日的空氣.上世紀的昭和年代,日本經歷高速發展,從外地傳入的吃西餐文化變成了潮流.但為固有文化而自豪的大和民族,又怎會樣洋食就這樣影響自身的飲食文化?加上日本不慣吃太多肉的西餐,於是揉合和洋文化的日式洋食就在此時誕生.其中的代表菜式包括:蛋包飯,漢堡扒,意粉,炸薯餅,炸豬扒.在東京歷史較長的地區如銀座和橫濱,還有不少傳統洋食店.上年紀的侍應穿著筆挺西裝,奉上賣相精緻的洋食,一切都像昔日.想不到,在銅鑼灣鬧市的樓上,也能尋到屬於異國的昨天. 不諱言,我也是看雜誌才得知有這地方.從繁囂的銅鑼灣鬧市步進所在的商業大廈,找到所屬的樓層,迎面的是懷舊的大木門.推開,感覺像是進入另一個空間:老舊的搞盤電話和煙盒藏在雕花後迎接著我們;牆上掛滿舊式女郎飲品廣告;耳邊傳來悠揚的英文老歌;酒吧的高椅貫徹懷舊氣氛,都是厚重的綠皮楬木重椅,下面還有網子供擺放雜物.處處洋溢著昔日的歐日情懷.響亮的一
但不是過去值得令人懷念,又怎會有這麼多人,像我般逆流而上,希望尋回曾經的時地人?至少,我在銅鑼灣一隅,呼吸到昨日的空氣.
上世紀的昭和年代,日本經歷高速發展,從外地傳入的吃西餐文化變成了潮流.但為固有文化而自豪的大和民族,又怎會樣洋食就這樣影響自身的飲食文化?加上日本不慣吃太多肉的西餐,於是揉合和洋文化的日式洋食就在此時誕生.其中的代表菜式包括:蛋包飯,漢堡扒,意粉,炸薯餅,炸豬扒.在東京歷史較長的地區如銀座和橫濱,還有不少傳統洋食店.上年紀的侍應穿著筆挺西裝,奉上賣相精緻的洋食,一切都像昔日.
想不到,在銅鑼灣鬧市的樓上,也能尋到屬於異國的昨天. 不諱言,我也是看雜誌才得知有這地方.從繁囂的銅鑼灣鬧市步進所在的商業大廈,找到所屬的樓層,迎面的是懷舊的大木門. 推開,感覺像是進入另一個空間:老舊的搞盤電話和煙盒藏在雕花後迎接著我們;牆上掛滿舊式女郎飲品廣告;耳邊傳來悠揚的英文老歌;酒吧的高椅貫徹懷舊氣氛,都是厚重的綠皮楬木重椅,下面還有網子供擺放雜物.處處洋溢著昔日的歐日情懷.
響亮的一聲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和迎來打招呼的日籍侍應,確認了這片空氣並不屬於歐洲,而是數千里外的日本.店子小小,只有日籍員工三名,枱子四張.酒吧坐著兩名把酒談心的日本人.雖然身在香港,但來到這充滿日本氣氛的小室,我忽然有從主變客的感覺,像是闖進了一個我不屬於的空間. 幸好,餐牌是日英對照,彬彬有禮的 侍應也懂流利英語.和日本不少餐廳一樣,這裡並不主動遞上水,客人is expected to點飲品.飲品牌上的飲品名稱和成分,都滲入日本元素:黑醋,燒酒,是常見的材料. 最終我們點了Moscow Mule和Cassis Grapefruit,插著星星冰棍的賣相是同樣的懷舊.呷一口,翳熱盡消,味道更和在日本喝過的一模一樣.價錢並不便宜,但也許這份家鄉味道,叫思鄉的日本僑民都愛到這裡喝上一杯.
餐牌簡潔,加上每日精選,菜肴選擇不過三十:不少更是下酒食物,如雜錦香腸,火腿,豚煮伴麵包等.雖然都是西餐常見的名字,但餐牌上那日文拼音,為它們添上大和情懷. 廚師只得一人,所以上菜慢,但都賣相精緻,貫徹日本人的認真嚴謹.先送上每日推介的assorted ham,原來是辣肉腸和風乾火腿。薄薄一片,卻有意想不到的咸滑脂香,油潤而帶辣,空口吃也不覺太咸,是送酒良品。最驚喜的是長得像黑橄欖的酒浸提子,咬下去爆出濃郁酒香,叫人驚喜又心醉!
和洋食的意粉沒了傳統意菜固有的框框,創意無限。而這晚吃的是cold pasta with tomatoes and basil,究竟是主菜或是沙律? 和意大利的caprese一樣,意粉有黃,紅,綠三色,非常奪目.切碎的番茄多汁厚肉,和羅勒葉一樣充滿田野清新;幼身的天使麵以橄欖油和醋汁伴之.平常用很多油混合意粉都會很膩,但這麵因有醋汁的關係,吃下去不會太膩,加上冰凍的溫度,非常適合夏天食用!
蛋包飯既是和洋食的要員之一,亦是一個意外的結晶品:關於蛋包飯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位於銀座的煉瓦亭,為了提供又快又方便的伙食給員工,就把飯包進蛋中,想不到反而大受顧客歡迎.亦有一說是位於大阪的老店北極星,老闆發現客人愛點蛋捲和飯一起吃,就發明了糅合兩者的蛋包飯.
現在的蛋包飯亦分成兩種,一是把茄汁炒飯裹進蛋包的做法,二是因電影蒲公英而發明,將蛋包置於炒飯面,切開並展開,將蛋包舖滿飯面的做法. 這裡雖沒說明,但提供的卻是第二種,伴以肉汁或茄汁.等了好一會兒才送上的蛋包飯還蒸著熱氣.蛋包不是漂亮的梭形. 侍應迎上,有禮地問我們要否把它切開;然後就拿起小刀,緩慢而小心地把雞蛋切開.看著流心而金黃的蛋液被展開在肉汁上,真叫人食指大動! 老實說,蛋雖嫩滑,但不算非常甜美,沒了日本雞蛋的濃烈甘香;茄汁炒飯雖夠酸,但飯粒過稔,看來用冷飯炒飯是中國人的獨特智慧.但加上咸香的肉汁,加上能夠在如此懷舊又寧靜,更叫客人誤以為到了日本的環境中用餐,瘕疵頓時變得無所謂,一切已足夠. 臨時追加的蒜蓉油煮大蝦拼麵包,要等一會才準備好.大蝦浸在蒜油中,肉質爽口,但蝦味因蒜辣太濃被掩蓋掉. 麵包切厚,點蒜油吃雖稍嫌油膩,但想到這本是送酒小吃,一切又變得理所當然.
不光是食物味道,更有日本人的嚴謹和堅持,令這間隱藏於大廈的優雅廚房,比不少所謂’日本’餐廳更正宗. 真想不到在銅鑼灣鬧市中,仍有如此一個如此日本,如此懷舊的空間.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