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1-11-27
33 views
有些東西,走了還是會像鬼一般「音容宛在」。就像以前位於銅鑼灣百德新街的「大丸」百貨,雖則已關門大吉多時,紅 van 還有段時間是寫著「大丸」。看慣了,沒辦法。前行完新、舊「大丸」,就會行去附近的「食街」覓食,中西日台炒粉麵飯樣樣有。今時今日的「食街」,已在90年代被包裝成「名店坊」;食肆高檔了,風味也蕩然無存。是日品嘗位於「新食街」的「I-thai」,印象中前兩年好像是叫「Chili & Spicy」,不知是否易手了。這裡用餐有室外有戶內,氣氛輕鬆不喧鬧。「泰式拼盤 - 脆炸麵蝦卷、泰式炸春卷、蒸素菜粉皮包」先來個三式拼盤,以炸麵蝦卷最有特色,鬆脆有咬口,不錯吃。「泰式扎肉火龍果木瓜沙律」你看,賣相是非常的令人歡樂!配搭見心思;酸辣汁配淡味火龍果,煙韌扎肉配軟糯熟木瓜,「火星撞地球」起的化學作用是令人吃後心情開朗。「泰式炸蝦餅」為何每次吃泰菜都會有人點炸蝦餅 ??? 這個本人是零興趣,沒有碰喇。「酥炸軟殼蟹伴亁咖哩汁配香蔥蒜蓉包」雖則唔明「亁咖哩汁」與普通「咖哩汁」有何分別 (是否用亁咖哩粉 ?),味道卻是甜辣香口不嗆喉,用來送白飯輕易令碗底朝天,蒜蓉包更是另一絕配。軟殼蟹只好在碟上獨
是日品嘗位於「新食街」的「I-thai」,印象中前兩年好像是叫「Chili & Spicy」,不知是否易手了。這裡用餐有室外有戶內,氣氛輕鬆不喧鬧。
「泰式拼盤 - 脆炸麵蝦卷、泰式炸春卷、蒸素菜粉皮包」
「泰式扎肉火龍果木瓜沙律」
「泰式炸蝦餅」
為何每次吃泰菜都會有人點炸蝦餅 ??? 這個本人是零興趣,沒有碰喇。
「酥炸軟殼蟹伴亁咖哩汁配香蔥蒜蓉包」
「泰式沙嗲雞、牛串燒」
「香辣葉炒鱔」
「京蔥鮮胡椒牛柳粒」
「泰式腰果炒雞柳」
「明爐烏頭魚」
再上兩款炒菜:
「清炒什菌蜜糖豆」
最後兩款麵食:
「香辣海鮮炒媽媽麵」
兩蚊包的「媽咪麵」原來都可以上大枱,還要大受歡迎,迅速清碟!說真,味道其實沒啥特別,還有點過鹹。原來 cross-over 的新鮮感就是最佳的調味品。
「人望高處,水往低流」,「食街」被重新包裝再 upgrade 也是無可口非。另一角度看,能延續它的歷史,注入新生命再與時並進,這才是生存之道。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