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5-06-06
1709 views
自從出來工作後,和朋友相約吃晚飯多數都會選在中環或銅鑼灣,這次臨時決定為朋友慶祝生日,便訂了在中環 Soho 區的 Fatty Crab Hong Kong 。搭半山扶手電梯一直上到荷李活道,抬頭看奧卑利街,應該就會看到一隻橙色的蟹招牌。餐廳內環境昏暗,而且剛進門看見是酒吧,一開始以為我們找錯地方了。其實餐廳後半部才是用餐的地方,空間尚算寬敞,但音樂極為吵耳!酒吧區為了氣氛可以理解,但用餐區的音樂也是如此大聲就實在不討喜。我們六個人吃到後來,談話都用吼的,因為音樂後來有愈來愈大聲的趨勢…吃完步出餐廳覺得街上好寧靜喔~Fatty Crab 源自紐約西村,曾獲《米芝蓮指南》推薦,許多荷李活明星也曾是座上客。創辦人之一兼紐約的行政總廚 Zakary Pelaccio,曾在吉隆坡生活並愛上了口味豐富的馬來西亞美食,決定把馬拉的飲食文化帶回美國,並於紐約西村開了第一間Fatty Crab。香港分店則由長期居港的 Harsh 及 Rohit 兩兄弟開設。餐牌選擇不算多,主要分四類Raw Bar (海鮮冷盤)、 Skinny(前菜),Fatty(主菜)和 Sides(配菜)。我們六個人都不算餓,點了
餐廳內環境昏暗,而且剛進門看見是酒吧,一開始以為我們找錯地方了。其實餐廳後半部才是用餐的地方,空間尚算寬敞,但音樂極為吵耳!酒吧區為了氣氛可以理解,但用餐區的音樂也是如此大聲就實在不討喜。我們六個人吃到後來,談話都用吼的,因為音樂後來有愈來愈大聲的趨勢…吃完步出餐廳覺得街上好寧靜喔~
Fatty Crab 源自紐約西村,曾獲《米芝蓮指南》推薦,許多荷李活明星也曾是座上客。創辦人之一兼紐約的行政總廚 Zakary Pelaccio,曾在吉隆坡生活並愛上了口味豐富的馬來西亞美食,決定把馬拉的飲食文化帶回美國,並於紐約西村開了第一間Fatty Crab。香港分店則由長期居港的 Harsh 及 Rohit 兩兄弟開設。
餐牌選擇不算多,主要分四類Raw Bar (海鮮冷盤)、 Skinny(前菜),Fatty(主菜)和 Sides(配菜)。我們六個人都不算餓,點了一個 Skinny 加三個 Fatty,份量已經足夠。
Pork Buns ($60/pc) - 其實是刈包! 單看賣相已經很吸引,一咬下去先是暖而軟的麵包,再是滷得軟嫩、味道又濃郁的豬肉,配上印尼甜醬油和是拉差香甜辣椒醬混合而成的醬汁。只是前菜,已經讓我期待接下來的美食。
12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0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9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13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Other Info. :
喜歡 Fatty Crab Hong Kong 的食物,唯一要挑剔的是用餐環境真的不算好,比較適合三五知己小酌順便吃飯,而不是一群朋友聚餐。
(The above review is the personal opinion of a user which does not represent OpenRice's point of view.)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