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09-05-12
57 views
太公作為一位熱愛吃麻辣米線之人,其實從來未食過「名店」譚仔。因為,當初致令太公麻辣米線上癮的,是長沙灣的四川 (即現在的裕一品);身邊各性喜茹麻飲辣的人士,五個有五個都指「譚仔」唔掂;而太公其中一位的「麻辣米線」buddy, 更是因受不了譚仔日漸退步的質素而轉投裕一品之懷抱。不過,近年譚仔急速冒起,心想應不會太差;所以今天就與之一會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早知譚仔的辣度較弱 - 是以,平素於麻辣米線店吃慣小辣的太公,要了個中辣的麻辣魚蛋米線,另加一杯凍檸茶。米線上桌,先連呷三口湯;中辣的湯都不太辣,喝罷感覺不大,比部份店家的「小辣」更弱;果然譚仔的麻辣度比其他麻辣米線店弱,幾乎要喝畢整碗湯才有麻辣感;韮菜和芽菜都是不過不失;米線雖然爽滑,但不夠彈牙,吃起感覺軟趴趴的,而且味道很淡 - 平時吃時不覺得,原來平時吃開,做得較認真的幾家麻辣米線店 (裕一品、川之味、麻辣川等),米線吃起來都沒有明顯地「淡」,應該是放湯裏煮的,所以味道與湯底差距不遠;可是,譚仔的米線似乎放在清水裏煮,米線出奇地淡,與湯底未能混為一體。湯底又如何呢?只是咸,不是太清鮮;魚蛋有六粒,多是多了,但不夠彈牙也過
因為,當初致令太公麻辣米線上癮的,是長沙灣的四川 (即現在的裕一品);身邊各性喜茹麻飲辣的人士,五個有五個都指「譚仔」唔掂;而太公其中一位的「麻辣米線」buddy, 更是因受不了譚仔日漸退步的質素而轉投裕一品之懷抱。
不過,近年譚仔急速冒起,心想應不會太差;所以今天就與之一會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
早知譚仔的辣度較弱 - 是以,平素於麻辣米線店吃慣小辣的太公,要了個中辣的麻辣魚蛋米線,另加一杯凍檸茶。
米線上桌,先連呷三口湯;中辣的湯都不太辣,喝罷感覺不大,比部份店家的「小辣」更弱;果然譚仔的麻辣度比其他麻辣米線店弱,幾乎要喝畢整碗湯才有麻辣感;韮菜和芽菜都是不過不失;米線雖然爽滑,但不夠彈牙,吃起感覺軟趴趴的,而且味道很淡 - 平時吃時不覺得,原來平時吃開,做得較認真的幾家麻辣米線店 (裕一品、川之味、麻辣川等),米線吃起來都沒有明顯地「淡」,應該是放湯裏煮的,所以味道與湯底差距不遠;可是,譚仔的米線似乎放在清水裏煮,米線出奇地淡,與湯底未能混為一體。
湯底又如何呢?只是咸,不是太清鮮;魚蛋有六粒,多是多了,但不夠彈牙也過咸;腐皮最糟糕,完全不爽滑,不論聞或吃,都是沒有味道之物,可怕!
我想,譚仔之所以能跑贏其他米線舖,只是因為其走了精面:雖然價錢相若,但份量大一點點、魚蛋多給一粒、才加三蚊就有冷/熱飲品(別家最少要五蚊),而且辣度也因應港人口味調弱一點。
不過,除了以上經濟因素,譚仔的出品,幾乎就是擺明車馬的「將貨就價」;這一點,真不敢恭維!太公還是恪守其飲食原則,物色一些較少/沒有分店的米線小店好了!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