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09-04
91 views
趁難得向公司取了數天大假,確不想白白地浪費,尤其是一眾人氣熱店,既然已是聞名多時,倒不如親身前往品嚐,其中一間,正是備受網上食壇談論,開業於昭和三十八年,來自東瀛的過江龍拉麵店,打著博多風味旗號的一蘭是也。恰好品嚐的當日早上,天上下著無間斷的大雨,加上為了好好感受,在乘著長途巴士出發之前,亦決定不吃任何東西,結果到埗於銅鑼灣廣場後段的謝斐道時,身子確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總算舉頭之下,還是見到一個當眼的大招牌.........可能是過了暑假的緣故,加上於早市前來光顧,沒有想像中的人龍出現,其勢頭可說是直行直入。受過侍者的禮待及帶領之後,乃就進入到內堂範圍,總算內裡仍坐著不少食客,記得不少網上同人已經提過,此店依足當地的傳統,奉行著獨立的「廂位」模式,每個位子都設有圍板,並置有獨位的配套,可如置身於一個私人國度般。而看牆壁之處,主要以紅色的螢光膠板為主,並寫上一大堆不明內裡的日文,相信是關於此店的由來,與及食物的特色之類。至於每個位子,除了筷子及杯子之外,也都放置著一張點餐紙,左邊處更設有自助水機,當選好心水的口味之後,只需按下右邊的電鐘,侍者就會從窗簾處收下點餐紙,過程可稱得上為新穎,順
最急不及待之事,還是要嚐過湯底,選了濃厚的味道之下,作為門外漢的我,還是衷心地說上一句,這是一口鮮濃的湯頭,略帶甜味之餘,期間也不過於燥感及死鹹,看來確是用長時間的火候來熬煮的,配合香油及蔥花等物的調配,令到香氣的層面上也有所提升,所以即使油膩一點,個人也沒有太大計較,再混和那略帶辛味的調味汁後,令到自家的舌尖及胃納,也不禁地活躍起來。 至於麵條方面,本身已選了最硬的質感,作為幼麵來說,還是覺得可以煮得再短一點時間,雖然嚼頭及滑度不太明顯,這麵條還是偏向於爽身,期間也嚐出應有的蛋味,至於份量方面,曾想過添加麵底,倒發覺事後帶點飽滯,最後因而作罷。 還有那兩塊叉燒,屬薄身而大塊的刀章,所用的部位也不太清楚,可能受到湯底所影響,肉味上稍為有點內歛,但肉質就真的十分爽嫩,加上不呈脂肪,所以出來的印象仍算不俗.........最後將麵條連湯底吃個清光,順道來個初步評語,店內雖沒有甚麼名師坐鎮,但憑著一條驗證多年的「方程式」,已能令這個名號站穩住腳。 還有那隻半熟蛋,由於事前沒要求切開,所以最後硬用筷子「剖開」,出來的賣相自然........內裡的蛋黃還是呈現半凝固之狀,期間亦嚐出蛋白應有的鮮味出來,不過所謂的鹽煮風味,倒不太覺得鹹香的味道,論到拉麵店如戰國的香港,這店在弄製玉子方面,只能呈現中上的水平。 最後來個總結,以一百元的價錢來說,這還是一碗有水準的拉麵,不論於湯底、調味油、麵條及叉燒等方面,每一樣也力求做得對辦,當集合各大元素之後,可找著的垢病著實不多,但與過往的經驗比較,這種流水作業的模式,就是差了一份品嚐美食的「滿足感」及「人味」,也不知怎樣用文字來形容,個人覺得,就算味道再佳,總不值得為此排隊兩個小時而來。
後來再看過餐牌,除了甜品及些許飲品之外,這裡連佐麵小食亦是欠奉,加上拉麵的配菜,差不多每樣也要加錢,所以論價錢實惠與否,也是見仁見智,但這種打著「專一」的策略,對於餐飲業界來說,還是值得加以借鏡的;最後在付款處的範圍,也到店內售賣一些回家自煮的即食產品,看價錢可不便宜的。 至於會否再來,也只能說句一半一半,因被店內所稱的一蘭醋吸引,據說下點於拉麵之內,亦能提升到湯麵的味道,如果不是太多人的話,這店仍屬於優良之選,就等待下次再找過機會吧!
陵之微調:良
評分:味道 4 環境 4 服務 3.5 衛生 4.5 抵食 3.5
品嚐於二零一三年九月四日早上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