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6-10-25
5812 views
日本料理講究專門,分門別類極仔細。在日本當地,除了居酒屋可以同時食到多種類型的日本料理之外,其他的日本餐廳都只會提供專門單一種類的料理,以顯示廚師對於這種料理的專業烹調技巧以及精通這種料理的自豪。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到今時今日依然擁有很多一、二百年以上歷史的料理老店,可以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即使新一代也願意繼承老家的事業及店舖。在東京淺草一帶,就有多間百年歷史的天麩羅老店,獨沽一味只炮製天麩羅及天丼。天麩羅也是筆者喜愛的日本料理之一,自從「下町天丼 秋光」在香港開設分店之後,一直都在人氣榜上名列前茅,即使訂位也有點困難;今日終於順利訂位,懷着期待的心情去朝聖。先講講餐廳名字的由來。早期的日本以地形特徵來區分,下町(しまたち)是指市街區域,並靠近海、川等低窪地區。江戶時代這些地區是江戶城外平民百姓及商人聚集之地,許多衍伸的文化與生活型態由此蓬勃發展。而東京地形較低的京橋、神田、淺草等都被稱作下町,這些地方到現在,有部分仍然存有江戶時代的老店、古蹟,因此也會有下町就是老街的說法。現今東京的中央區(隅田川西岸)一帶,由於毗鄰東京火車站、有樂町、銀座等遊客集中地,已經蛻變成為商業中心及名店集中地,
江戶時代的平民百姓很喜歡吃一些沾上小麥粉及蛋漿、然後油炸的鮮魚及蔬菜(稱之為天麩羅);之後為了飽肚,再直接加入白飯及醬汁而演變成為天丼。由於淺草一帶是當時的繁華區域,便造就了淺草一帶有很多一、二百年以上歷史的天丼老舖。「下町天丼」就是這樣的歷史背景,雖然用了這個名字,但餐廳的東京總店開業也不夠兩年。
有點出人意表,整間餐廳竟然只有三兩枱客人,與開業初期的兩三個月極難定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更有一個筆者認為非常奇怪的情況,入到餐廳後第一樣見到的竟然是壽司吧!之前多篇食評也有提及,在香港,除了少數最頂級的幾間鮨店之外,其他高級鮨店都要兼顧少量熟食午市套餐,以增加客源。由於始終是鮨店,最當眼的地方一定會是壽司吧;至於天婦羅專門店的情況都是一樣,最當眼處一定是天婦羅吧。「下町天丼 秋光」作為天丼專門店,見不到席前即炸天麩良的開放式廚房已經說不過去,還要變身成為一個壽司吧,就真的有點離譜及不太合理。
3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天丼定食《ハ》(小 - $180)賣相確實非常震撼,天麩羅炸物完全覆蓋白飯,包括兩隻蝦、半條穴子(大丼有一整條穴子)、三款野菜及一個炸小蝦帶子白魚野菜餅(小)。一向食開的天麩羅(或寫作天婦羅),外面的脆漿外衣較為薄身、硬、脆,顏色也偏淺金黃色;而且也會採用相當高級的食材,包括紫菜海膽卷、鮑魚、帆立貝等,賣相較為高檔次。一些高級天婦羅餐廳甚至會好像高級鮨店一樣,有 omakase 套餐及廚師席前逐件即炸天婦羅;這種天婦羅的炮製方法是後期演化出來的。
天丼定食《ハ》(小)
$180
4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3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小蝦帶子白魚野菜餅
3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天麩羅定食《上》
$250
6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蝦天婦羅
26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時令食材 (新鮮游水花竹蝦)
28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原條天婦羅穴子
4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正宗下町口味的老派天丼或天麩羅的確是較為濃香,單單是麻油的香氣已經可以引起食慾。但每件天婦羅較為大件,感覺有欠精緻,而且擺放得時間稍長的話,由於外衣較為厚身,即使沒有淋上天婦羅醬汁,也很容易吸收了空氣中的水份而變腍;如果是天丼,情況就會更加差。以個人口味來說,還是喜歡無論食材及賣相皆較精緻的新派(關西風)天婦羅。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