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1-06-30
39 views
早前去傳說中的「港土茶記」吃晚餐,之前就只知道這裡有很多報導又出名貴,還有網上食評一面倒劣評,可說是近年最「高收視低口碑」的餐廳代表。聽人講是沒用的,還是親身去吃一次最實際。冇酒香檳 $21這是在下點的,就是葡萄汁上面再加上西柚肉,是有創意,味道還好,就是沒有汽泡感覺不夠暢快。不過份量實在太少,是其他冰類的1/3左右。接著就是吃的東西登場。犀飛利叉燒蛋飯 $68所謂犀飛利,其實是法文sous vide(低溫慢煮)的音譯。之前已聽聞這叉燒很奇怪,而今次看上去似乎正常。吃入口,肉是嫩滑的,但叫得做「叉燒」,在下是期待有些少肥肉兼香濃的口味,特別是這個飯價值$68,在下是會用桃源、龍皇的級數做基準去比較。可惜這些一一欠奉,感覺就像是很普通兼乾身的叉燒,而這個灣仔再興$24已經有交易。當在下提出叉燒太瘦的時候,負責人說這是因為用上有機豬肉,不打針不加荷爾蒙,所以會比較瘦,外邊不健康的豬才會肥。在下用「味道有趣」來形容。實際代表什麼?之後一次過講。凱撒鹽焗雞沙律 $68一個頗有趣的Fusion組合,西式沙律加中式手撕雞,味道倒是很夾。平時吃沙律內的雞都是很乾身,而這個卻保留了原本雞肉的質感,是這
聽人講是沒用的,還是親身去吃一次最實際。
這是在下點的,就是葡萄汁上面再加上西柚肉,是有創意,味道還好,就是沒有汽泡感覺不夠暢快。不過份量實在太少,是其他冰類的1/3左右。
接著就是吃的東西登場。
所謂犀飛利,其實是法文sous vide(低溫慢煮)的音譯。之前已聽聞這叉燒很奇怪,而今次看上去似乎正常。
吃入口,肉是嫩滑的,但叫得做「叉燒」,在下是期待有些少肥肉兼香濃的口味,特別是這個飯價值$68,在下是會用桃源、龍皇的級數做基準去比較。
可惜這些一一欠奉,感覺就像是很普通兼乾身的叉燒,而這個灣仔再興$24已經有交易。當在下提出叉燒太瘦的時候,負責人說這是因為用上有機豬肉,不打針不加荷爾蒙,所以會比較瘦,外邊不健康的豬才會肥。
在下用「味道有趣」來形容。實際代表什麼?之後一次過講。
一個頗有趣的Fusion組合,西式沙律加中式手撕雞,味道倒是很夾。平時吃沙律內的雞都是很乾身,而這個卻保留了原本雞肉的質感,是這晚比較出色的一道菜。
賣相和外邊酒樓茶餐廳的鴛鴦飯一樣,看上去感覺是色淡一點,用料特別是蝦豐富一點。這飯是在下最愛之一,僅次於西炒飯,所以期待頗高,不過吃下去有兩個問題。
第一是汁不夠濃,白汁還可以,但在下最愛的茄汁就明顯較淡。第二是汁不夠多,以前吃的都是汁接近滿瀉,吃到最後幾口飯還有汁,但這個吃到一大半已經變了吃蛋炒飯。
好的是炒飯,一粒粒夠挺身不黏在一起,就是炒隔夜飯因為脫水而變乾身好吃的感覺。以這個角度看,也許這裡的西炒飯會更精彩,但吃濕滑口感的鴛鴦飯卻未達在下的要求。
不過,論價錢算是這裡最抵食的選擇之一。本來叉蛋飯比起鴛鴦飯貴,是奇聞。
這店名物之一,又鹹又甜味道新鮮,不過對在下來說難言是美味,而且醬料不夠多,和吐司工房的比較是過於輕手,如果可以自行加減就好。
就是一般上海菜吃得到的獅子頭,以豬肉混合馬蹄粒,慢火炆煮再煎香,鐵板上桌。打開後質感比起普通獅子頭鬆散,口味比較清爽,和一般「啖啖肉」的獅子頭感覺很不同,可說是各有高低吧。
在下反而對伴碟的洋蔥更有興趣,爆得很香,一口就吃了一整塊。
講賣相肯定是全晚的冠軍,上桌時已經一分為二給人窺探秘密似的。實際上是溏心音樂蛋包上自製餐肉,低溫慢煮再蘸麵包糠炸而成。不過因為兩客有七個人分,份量未足夠在下吃出真章,有機會可以多試一次。
鹹的吃完,就換上甜品,意外地中西合壁什麼都有,款式不輸一般的甜品店!
講也無人信,居然是全晚在下最欣賞的作品!巧克力夠香濃,蛋糕的質感也配合得很好,可以一隻叉切到底又不會感覺鬆散。唯一出事的是吃的次序,在下吃完這個,再吃其他甜品全變得淡而無味,絕對留意這個一定要最後才吃!
法式薑汁燉蛋 $38
Crème brûlée加上薑汁,不過不太感到薑的味道,論蛋的滑度及面頭焦糖表層的厚薄脆度都很好,水準之作。
木糠布甸 $28
這個是吃朱古力蛋糕之前吃,但一樣覺得太淡,而且作為木糠的餅碎太少而且碎到像粉,就像吃一個普通的布甸,沒有木糠的口感。
凍豆腐花 $28
意外地在這裡吃到軟滑的豆腐花!值得一試。黃糖及糖漿分開另上,問題是黃糖要在下像糖漿那樣倒出來,結果一倒就是太多,應該配一個小匙給我們才對。
整體來說,在下會推介的食品包括:
凱撒鹽焗雞沙律
無敵獅子頭
真係朱古力蛋糕
凍豆腐花
其他的就有所保留,到底為什麼呢?
這間港土茶記的目標是「改造香港人最熱愛的傳統茶餐廳飲食文化,銳意將食物營養與保護環境概念引進本土美食」,所以堅持無化學和味精添加,也盡量採用本地生產食材。就是想把「垃圾食物」演化「質素美食」。
在下覺得有這個健康質素追求沒問題,但問題是,為什麼要和茶餐廳拉上關係?
茶餐廳某程度上就是香港Junk Food的代表,去得茶記,大部分人就會放下對健康的要求,一心追求香口美味的感受,這是香港的傳統文化,根深柢固,很難改變,也看不出有需要改變。
當一般人去到這裡叫一碗$68的犀飛利叉燒蛋飯,心中目標是超越一般茶餐廳的「美味」,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換來的是「健康無添加瘦豬肉製成的普通味道」,感到不快是很正常的。
更何況聽說這晚的叉燒已經有所改良,似回一塊叉燒,之前是鴨胸的質感和味道......
還有,港土茶記現場的裝修,和灣仔的瑞士咖啡室有點相似,都是走偽復古冰室的路線,在下把兩間餐廳的口味和價錢比較,也是很正常吧。
在下是百分百傳統茶餐廳味道的支持者,喜歡香濃多汁帶肥肉的叉燒,無論隻豬怎樣健康都說服不了在下這是好味道。
要吃健康的食物,在下會選擇去什麼果一道、Just Salad、素食之類,光顧前先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用味道來換健康」的想法行入門口。
去得茶餐廳,在下就要徹底的美味,只要不會食死人,就盡量給在下弄得最香最濃最流口水吧!
港土茶記的目標是把這個傳統想法反轉,感覺就像河水混進井水,把追求健康和追求美味這兩個壁壘分明而對立的陣營Fusion在一起。
這個企圖以一己之力扭轉香港飲食風氣的偉大夢想,個人認為太進取太早了,等健康飲食再推廣多十年八載,有其他人和應起義才有機會。
老實說,如果$68那碗的不叫「犀飛利叉燒蛋飯」,而叫「低溫慢煮穀飼蜜汁豬柳併音樂太陽蛋配飯」,在下的期待度必然大為不同,起碼不會讓在下幻想著龍皇/龍璽/桃源的叉燒去吃,從而帶來破滅的回憶。
不過說到這裡,已經是餐廳的商業定位問題,不是食評的範圍了。
經過今次飯局,在下很理解港土茶記想走的路線,但同時更理解網上寫劣評者的感覺。兩者都沒有錯,只是彼此期望值不同帶來的鴻溝而已。
是否值得去,很看你的想法,大前提是,你不能抱著和一般茶餐廳比較的心,要突破其表面包裝。
套用「潛行凶間」的世界觀,在港土茶記,冰室裝修、叉燒飯,都是夢境的假象。
能突破Inception,看穿這是一間新派健康食店這現實後,你就會豁然開朗。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