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7-10-24
5357 views
吃火鍋時爸爸一向最喜歡吃肉,但近年他開始嫌肥牛太肥膩,吃不到多少,開始追求更高質的牛肉。發現有一家火鍋店專吃牛肉之餘,還供應二三十種不同部位的牛肉,立馬要帶他去試試。原來616不知不覺在香港已有數家不同分店,是次剛好經過銅鑼灣,這家叫616十二味,有點像舊式的香港茶餐廳,但當然有空調,也更乾淨企理。地方不大,卻也坐得舒適,就算不是卡位也有大大張有柄椅坐。餐廳用iPad當餐牌和點菜,非常先進,也加快了上菜速度。基本上不用五分鐘所有點的東西都會端到上來,甚至我們加單時牛肉是一按鍵立刻端上來,非常方便快捷。醬料費每位$10,隨便在外面自助調配。除了一般的生蒜、炸蒜、蔥花、芫荽、豉油、辣椒外,還有陳醋和這裡秘製的牛肉汁,比豉油為甜和稀,有點像味醂,蘸牛肉吃很惹味。不太好內臟,所以只點了最簡樸的牛骨清湯,也最能嚐出不同牛肉的原味。牛骨黏著一些肉碎,已被煲得質感入口即化。還有白蘿蔔和超甜粟米,都令牛骨湯底更清新,並減少燥熱感。不來真的不知道牛肉的不同部分有這麼多刁鑽名稱,大部分都沒聽過,實是孤陋寡聞、才疏學淺。餐廳很貼心標示了每種牛肉的部位分佈,且有建議的烚熟時間。個人經驗是多過這時間會過老,建議
原來616不知不覺在香港已有數家不同分店,是次剛好經過銅鑼灣,這家叫616十二味,有點像舊式的香港茶餐廳,但當然有空調,也更乾淨企理。地方不大,卻也坐得舒適,就算不是卡位也有大大張有柄椅坐。
餐廳用iPad當餐牌和點菜,非常先進,也加快了上菜速度。基本上不用五分鐘所有點的東西都會端到上來,甚至我們加單時牛肉是一按鍵立刻端上來,非常方便快捷。
醬料費每位$10,隨便在外面自助調配。除了一般的生蒜、炸蒜、蔥花、芫荽、豉油、辣椒外,還有陳醋和這裡秘製的牛肉汁,比豉油為甜和稀,有點像味醂,蘸牛肉吃很惹味。
不太好內臟,所以只點了最簡樸的牛骨清湯,也最能嚐出不同牛肉的原味。牛骨黏著一些肉碎,已被煲得質感入口即化。還有白蘿蔔和超甜粟米,都令牛骨湯底更清新,並減少燥熱感。
不來真的不知道牛肉的不同部分有這麼多刁鑽名稱,大部分都沒聽過,實是孤陋寡聞、才疏學淺。餐廳很貼心標示了每種牛肉的部位分佈,且有建議的烚熟時間。個人經驗是多過這時間會過老,建議時間則是熟透,想吃生一點的話則可以少一兩秒,按照個人喜好而定。
牛肉部位多得實在花多眼亂,根本無從入手,幸好店員很貼心的為我們介紹,我這猶疑不決的天秤總算點了以下這些:
左邊名字叫尾龍不熟悉,看看英文叫rump就知道了,就是平常西餐吃牛扒最常見的一種。尾龍是髖骨以上臀部位置,最厚肉但也偏瘦,因為走動多。右邊的是封門柳,較為有名,是牛的橫隔膜肌肉,每隻牛只有一條,切開薄片份量不多,很是罕有。原理一樣,橫隔膜是深呼吸的主要肌肉,不間斷的運用使其肉的纖維很㚼密,只有筋腱而沒有肥膏。
左邊是牛駝峰,顧名思義是牛背部凸起的位置,上面帶一層脂肪用來隔開水份流失。而店員極力推介右邊的牛坑爪,另一較為人熟悉的名字是牛肋條,是肋骨之間的肌肉,因要保護內裡的肺部,所以比較強韌。牛坑爪屬極罕有類別,也很幸運今天有貨,當然要試試。
因吃全牛宴,想堅持一貫吃牛肉到底,所以最後差一點點不夠喉,還是決定要點牛肉。匙柄是頸下肩胛小排位置,切得較大塊,瘦得來相對油花較平均。
第一至第四款牛肉按店員介紹的由淡至濃味吃,第五款則是吃到半路加單的,無法按此先後次序。
尾龍是五款中最瘦的,淥起上來較為軟身,味道也較輕口。因完全沒有肥膏,不要淥多於建議的八秒,我們五六秒左右已經覺得夠了。
封門柳是我是晚第二喜歡的肉款,它比尾龍多了點筋腱的堅挺,但肉與筋的分部平均,所以很有口感,且牛肉味偏重。
牛駝峰相比起來更肥,所以帶點油甘香,牛肉味也相對上較濃郁,加上厚切一點也就更為挺身。
建議牛坑爪淥八秒,可我跟爸爸認為六秒也足夠。因為牛坑爪較多筋腱,淥久了很容易會變硬。那些筋腱非常有嚼勁,但不會難吞嚥,邊咀嚼邊滲出濃濃的牛肉味道,頗為特別。
不過我倆一致認為全晚最高分的是後加的匙柄,切成大長片很適合 火鍋,因surface area較大所以建議淥六秒就夠了。牛肉整體偏瘦而帶少許肥,口感爽滑不鞋口,肉味也很濃郁,絕對不亞於牛坑爪。
食肉獸的我們也沒有點其他佐料,除了牛肉外就只有點了皇帝菜,就是上面好幾張相片中煲後的「盆栽」,貫徹這裡走的舊香港風。 用個罈子裝著,莖與葉已分開,洗得乾淨,吃下去清脆,也沒甚麼好挑剔了。
淥完所有肉和菜,湯頭仍然清徹,不會有脂肪或是牛肉筒裡的髒物浮面。喝下去有淡淡的牛肉味,為這頓刁鑽的牛肉盛宴畫上完滿的句號。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