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3-01-26
1197 views
近來出席的飯局,多以大菜莚席為主,雖則美味卻不免重復,難得今次劉總相邀,上兩週前到了筲箕灣東大街的外圍一躺,吃了這頓以炭爐煲仔飯為題的晚餐;就趁現今天氣乍暖還寒,吃上一點熱氣騰騰的砂鍋食品,於別開生面之同時,也想尋回街坊風味的情懷。這店以茶餐廳的形式經營。事前說好八時半入座,結果也真的準時才預備好檯桌,早到也只能乾等;考慮到現今食肆租金高昂,停一刻也少一份營業額,想起來也是無奈。據知當今的老闆,正是銅鑼灣燈籠街那老店的初代主理人,現在轉移戰場於此,同樣以炭爐煲仔飯作招徠,加上一眾煲仔小菜,縱使不能坐在街外,熱情上的失落也是不大。先來兩個避風塘式的炸物,分別有炸茄子及三文魚頭骨腩,看炸得外層金黃香脆之餘,入口的油溢感亦是不重,可知掌鑊的主廚功夫甚為紮實;其中炸茄子的印象尤佳,質感上爽而不爛,亦嚐出淡淡的甜香,而三文魚骨腩的肉質也大致鮮嫩,配合上面的乾蔥金蒜,可是不俗的送酒恩物。期間還來了一個小鍋的羊腩煲,如作為綠葉來說,可弄得四平八穩,無論是肉質還是調味層面,對食客已有所交代。當中也找出其他不同的配料,到鍋內吃個清光之後,再來一碟生菜灼之,好索盡濃汁的精華。只是今餐主要以煲仔飯為主,如說
個人總覺得用上炭火弄製的煲仔飯,水準確較氣體液料為佳,相比起後者那穩定而猛烈的明火,前者的火侯雖較難控制,卻是來得變化多端,看似含蓄卻暗帶餘勁,配合耐熱存溫的砂煲器皿,才能用迫發出飯粒的米香出來。
所謂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打後再呈上兩煲飯款,分別有臘味飯與及田雞飯,以前者來說,不外是臘腸、潤腸與及臘鴨等東西,卻嚐出來貨的質素不俗,結果於飯香之餘,更混雜了臘味的油香味道,其中分到了一件潤腸及臘鴨,當中蜜味鹹香皆存,美味也~!
到了下半場部份,就來上一個乾隆狗仔鴨煲,據知是用上炆製狗肉的方法,卻改為烹調鴨肉,由於本身從沒試過狗肉,所以也是難從比較。只知這鴨肉煲的呈現的醬汁,確來得濃香味重,加上內裡的鴨件炆得嫩熟之餘,亦是甚為入味;更有木耳及茡薺等配菜,對一個初嚐者來說,其印象已是不俗。
合共二百元的一餐,來得飽肚之餘,期間更添上一陣燙熱之感覺。論到當餐來說,除款式甚多之外,整體味道也見不俗,倒是因為不夠集中,加上次序亦有點亂,總有一種「走馬看花」的感覺,始終是一個新的嘗試,最後也多謝攪手的安排。既然這廚房存有一定功底,個人認為倒適合以「打遊擊」的方式來探場;期間也逛過筲箕灣東大街一帶,除數間不倒的老字號外,可發覺當中的飲食生態,也是默默地變化當中,如有機會的話,可要再來發掘這塊美味之地。
陵之微調:良(食物雖好,安排上還是有待改善)
評分:味道 4 環境 2.5 服務 3 衛生 3 抵食 3.5
品嚐於二零一三年一月十四日晚上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