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1-09-28
18 views
自從香港有了平民版的食店奪得了米芝蓮後, 我們家又多了一個活動, 就是到這些星星食店食飯, 今次到了阿鴻小吃. 這間小店大名聽過已經很久, 不過要我這個懶惰的九龍人專程過海去吃, 始終提不起勁, 一拖再拖, 最後還是要由家中的總司令出聲才成行. 我們在星期日的中午時候到達, 當時門外等候的人不算太多, 比起添好運好得多. 門外放了一張枱, 上面擺放了一張紙, 說是人手不足, 要客人自行登記名字輪候入座, 這個做法也是頭一次見識到. 從店外的玻璃, 可以見到老闆阿鴻正在廚房, 忙碌地切鹵鵝, 親自操刀, 不假手於他人. 店內的位子很少, 頂多只有約三十個位子, 地方雖少, 但不算擠迫, 還有中式的裝設, 算是很不錯. 打開餐牌, 菜式選擇很多, 想試的食物更多. 可是眼闊肚窄, 只好選一些最想吃的試試. 本來想點芥末雞腳筋, 但兩老怕辣, 所以點了麻香雞腳筋. 這個小吃份量不多而且偏貴, 但製作工序繁複, 所以很少食店會供應. 雞腳筋本身沒甚麼味道, 但骨膠原豐富, 入口爽脆, 帶點雞骨碎, 加上麻醬的香味和微酸味, 十分醒胃, 用來下酒一流. 很佩服阿鴻有這個心思和腦筋, 可以把這個
我們在星期日的中午時候到達, 當時門外等候的人不算太多, 比起添好運好得多. 門外放了一張枱, 上面擺放了一張紙, 說是人手不足, 要客人自行登記名字輪候入座, 這個做法也是頭一次見識到. 從店外的玻璃, 可以見到老闆阿鴻正在廚房, 忙碌地切鹵鵝, 親自操刀, 不假手於他人.
店內的位子很少, 頂多只有約三十個位子, 地方雖少, 但不算擠迫, 還有中式的裝設, 算是很不錯. 打開餐牌, 菜式選擇很多, 想試的食物更多. 可是眼闊肚窄, 只好選一些最想吃的試試. 本來想點芥末雞腳筋, 但兩老怕辣, 所以點了麻香雞腳筋. 這個小吃份量不多而且偏貴, 但製作工序繁複, 所以很少食店會供應. 雞腳筋本身沒甚麼味道, 但骨膠原豐富, 入口爽脆, 帶點雞骨碎, 加上麻醬的香味和微酸味, 十分醒胃, 用來下酒一流. 很佩服阿鴻有這個心思和腦筋, 可以把這個不值錢的食物, 變成上得枱的美食. 捨棄了差不多每枱食客必點的鹵水鵝片, 我們選擇了較少人點的鹵水鵝頭頸. 一上枱時還以為送錯了, 因為是直切的, 不是一般店子用的橫切. 老爸說鵝頭頸要直切是很困難的, 所以一般店子都是用橫切, 由此足見老闆阿鴻的刀工了得! 鵝頭頸一大碟滿沛滿的, 整齊的打直排好, 賣相非常不錯, 連搭枱的鄰座也用欣賞的眼光來看著這碟鹵水鵝頭頸! 說回鵝頭頸, 一般人以為一定是骨多肉少, 但可能是直切的關係, 一絲絲的肉很容易便吃到, 而且肉也著實不少, 肉質嫩滑而且鹵得很入味, 用來下酒也是一流, 是喜歡吃頭頸的人絕對不容錯過的一道菜. 鹵水豆腐, 很大碟, 外表偏白, 不像平常吃的那般深色, 但入口有豆香, 嫩滑而且柔軟, 鹵水味不俗, 不像平日吃到的又粗又嚡口的貨色, 是當日最大的驚喜, 豆腐水準也是坊間少見的出色. 招牌撈麵:看似很簡單的一道, 上面鋪滿芝麻和芽菜, 入口爽口又有芝麻香. XO醬的香味很突出; 麵條入口彈牙, 也有蛋味, 可惜的是比較油膩, 特別是碟底的一抺油, 如果可以少油一點會更好. 例湯也是不可小看, 是日例湯是蓮藕綠豆章魚煲豬骨. 與平常喝的例湯很不同, 這裡的是味道很濃郁, 明顯是足料老火湯, 而且煲得夠火侯, 值得一讚.
這裡最出色的仍然是鹵水食物, 難得的是得到了一星之後, 食物水準不變, 難怪其門如市. 尚有很多想試的食物, 如南乳粗齌等, 下次再來定必要試試.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