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1-08-05
884 views
經過多年來的急速發展,本來的原住民村落,已經被埋沒在石屎森林之下。只有在新界的偏遠地區,才能找到幾個大族的村落。如果不是到中華廚藝學院,擔任美食大賞評審,也不知道,原來在現代化的香港島,還有一條薄扶林村,在貝沙灣和置富中的一道狹縫苟延殘喘著。而在村內,還有一間門面和內裡同樣簡陋的茶樓 - 新華茶樓。這間茶樓非常簡單,早上賣點心,中午賣炒粉麵。光顧的客人,大多是村民,或者是職業司機之類。早上九點多來到,就是見到我所說的兩大類茶客。至於點心方面,款式比較大路,也是蒸點如蝦餃,燒賣,粉果,腸粉,盅頭飯。所有也是一早整定備用,但來這一類地方品茗,起碼不用怕是吃著大陸的冷凍貨色,來到香港再加工之流。鄉村生活簡樸,村民早睡早起,大清早三時一刻吃個飯之後,便去幹活也。即是所說的五更飯,我們早上飲茶,吃個盅頭飯,有點異曲同工之妙。不同之處,大抵是我並非從事苦力,耕田等粗重工作罷。來一個鳳爪排骨飯,鳳爪質素不甚突出,還有陣怪味,但排骨鬆化有肉汁,蒸飯底也筆挺有咬口,連隨的醬油,濃甜不死鹹。蝦餃的外皮,質感有點像魚皮餃,而且更帶點黏性,很奇怪,包著的有蝦肉和荀絲,味道還不錯。另外的鮮蝦粉果,個性與蝦餃相近
如果不是到中華廚藝學院,擔任美食大賞評審,也不知道,原來在現代化的香港島,還有一條薄扶林村,在貝沙灣和置富中的一道狹縫苟延殘喘著。
而在村內,還有一間門面和內裡同樣簡陋的茶樓 - 新華茶樓。
來一個鳳爪排骨飯,鳳爪質素不甚突出,還有陣怪味,但排骨鬆化有肉汁,蒸飯底也筆挺有咬口,連隨的醬油,濃甜不死鹹。
此時此刻,還可以過多久?十年之後,這裡大約會變成什麼樣子?一切照舊?或變成高樓大廈?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