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review
2018-08-27
9919 views
適逢信用卡有買一送一優惠,為了送別舊朋友順祝考完試,就訂了柏屋試下米芝蓮二星的出品。懷石料理算是我們二人的共同回憶吧,若干年前曾在紅磡海名軒食過一餐懷石料理慶生,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們覺得人均$680的lunch set已是極為奢侈。時過境遷,現在那家餐廳已經結業,可能是租金高昂難以支撐吧,可惜再也沒有這個機會去重溫了。下雨的平日夜裡,這裡的客人更加少,整個晚上也只有三四桌食客。座位不多,環境清淨,我們被安排坐在吧檯的角落,側對著師傅,可以欣賞到他的刀法。八月的tasting menu以初秋為主題,主打鱧魚、鰻魚。先付 - 因為我對蝦敏感,店家好貼心咁幫我轉左帆立貝。味道酸酸地,長芋素麵口感爽滑,是一道非常開胃的前菜。替え - 全晚最愛的一道。左右兩款,一淡一濃,左邊本身用蝦入饌,我的亦是換作煎帆立貝。底下是微微煎過的黃豆糕,鹹甜夾雜,軟糯而不粘牙。右邊用了鲇魚同鱧魚,層次更為豐富,比左邊更鹹一些。煮物碗 - 冬瓜上放的是鰻魚,加一點生薑提味。鰻魚的味道比較淡,不算肥美。湯里有蓴菜,不知是菜本身的特性還是有經過製作,食落好像啫喱一般。這道湯不知為何,飲起身很有一種行在竹林前往寺院參禪的感覺
下雨的平日夜裡,這裡的客人更加少,整個晚上也只有三四桌食客。座位不多,環境清淨,我們被安排坐在吧檯的角落,側對著師傅,可以欣賞到他的刀法。八月的tasting menu以初秋為主題,主打鱧魚、鰻魚。
37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291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242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煮物碗 - 冬瓜上放的是鰻魚,加一點生薑提味。鰻魚的味道比較淡,不算肥美。湯里有蓴菜,不知是菜本身的特性還是有經過製作,食落好像啫喱一般。這道湯不知為何,飲起身很有一種行在竹林前往寺院參禪的感覺,頗為清新。
209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造 - 今日的刺身有池魚、吞拿魚、和左口魚,配豉油或柚子醬。池魚被師傅水平戒開很多刀,雖然不太明白個中原理,但覺得一來食落更好咬,二來也讓醬汁更易入味。三種魚都非常鮮甜,個人更加喜歡點豉油,總覺得更貼近原本的味道。
21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八寸 - 來到今晚最大份量的八寸,首先個擺盤非常精美,令人賞心悅目。侍應推介我們從左上角開始逆時針食,味道將會由淡至濃,而且左邊的兩道魚也需要趁熱食。材料有希靈魚,燒鲇魚(?非常唔肯定....),烤麩,枝豆等等。每個角落都是不同的味道,尤其右上角的烤麩,加了唐辛子的緣故,微微的辣很是刺激味蕾。左邊的燒魚看上去有點乾,不過咬下去又不算太乾,還可以。
190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缽物 - 南瓜黃瓜蓮藕茄子豆,簡單得來又可以清下味蕾,準備食茶漬飯。
175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ご飯 - 茶漬飯,上面好似也是鱧魚,味道很淡,肉質比較柴。邊上配了一些醃物,味道就普普通通吧。整個飯感覺都不出色,味道同香味都太淡了,和前面幾道菜反差太大。
177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豆乳羹 - 原本以為會和一般的日式甜品一樣甜膩得難以下嚥,竟然收穫了驚喜。豆乳味道不算非常突出,質感很滑,甜度適中不會過甜。再喝一杯濃稠的抹茶中和豆乳羹的甜,很滿意的一道甜品。
174 views
0 likes
0 comments
水物 - 水蜜桃、布林、提子,底下有啫喱,攪拌再食可以平衡到水果的酸味。提子同水蜜桃都好清甜,布林就相當酸,整體和先付有首尾呼應的感覺,都是酸味做結。
我們另外還點了兩杯酒,一杯梅酒一杯柚子酒,二人都比較喜歡梅酒。梅的香味很濃郁,入口很順。
這一頓飯很是滿意,以買一送一的價錢來說絕對物超所值。服務很貼心,每道菜的介紹也很詳盡(最喜歡的一點是會告訴我們哪些食材是可以食的,因為之前在其他米芝蓮餐廳遇到過不肯定哪些擺盤可以食哪些真的只是裝飾)
作為踐行飯,柏屋留給我的回憶很完滿。也祝我的這位朋友,前程錦繡。下次再見,相信已經是幾年後,也許到時的我們已有不同的故事,不知道那時候又會是怎樣的一次見面呢。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