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2-27
129 浏览
身邊有不少朋友都喜歡吃上海菜,不時也會問我那間上海館子值得推薦... 老實說,真正上海菜的那種濃油赤醬,可沒多少香港人受得了。香港賣的上海菜,多經過改良,調味較為輕宜,但與其盲目追求不合自己口味的「正宗」,倒不如放開懷抱吃一頓對胃口的滿足。這家位於銅纙灣的「南京東路」,以上海聞名的步行街命名,選擇卻不限於上海菜。店家主打的是京川滬菜,小菜選擇夠多,價錢也夠實惠。前菜對上海人來說就像習慣,就算是我在上海老家吃團年飯,也定要先上十多個前菜,吃到差不多才會上主菜。這裡的前菜有六小碟,這晚試了溏心燻蛋、開洋拌脆乳瓜、雞絲拌粉皮、燈影牛肉、蒜泥白肉和花雕醉雞。半凝固的溏心蛋黃,在燈光映照下,彷佛在閃閃發亮。蛋黃入口細膩軟滑,蛋白帶著比一般煙熏蛋強烈的焦香。這份濃烈的煙熏味,席間有人歡喜有人彈,親自來一客試試看吧。還記得第一次吃到粉皮,是在上海的火鍋店,那份爽滑彈牙,一下子便俘虜了我的心。不過比起熱炒,我還是更愛涼拌,就像這道雞絲粉皮,以簡單的青瓜和雞絲,拌以香滑花生醬,吃起來清爽宜人。燈影牛肉是道相當費工夫的小菜,牛肉片需經烘乾、蒸煮和熱炸等繁複的工序,才能變得薄如紙片,甚至薄得在燈光下透出紋理
前菜對上海人來說就像習慣,就算是我在上海老家吃團年飯,也定要先上十多個前菜,吃到差不多才會上主菜。這裡的前菜有六小碟,這晚試了溏心燻蛋、開洋拌脆乳瓜、雞絲拌粉皮、燈影牛肉、蒜泥白肉和花雕醉雞。
吃小籠包前,當然要試試它的皮做得如何:用筷子把它夾起來輕輕搖晃,外皮絲毫無損,這就是所謂的「挾起像燈籠」吧!大家都趕緊拿起相機拍過不停... 看那透薄的外皮,隱隱看到內裡的肉餡和湯汁,真想快點把它吃下肚!大概是拍照耗掉太多時間,入口時小籠已是半溫,還幸肉餡吃起來鮮而不膩,汁料充足,沒令人失望。
記得曾在某廚藝比賽中看過這道甜品,師傅把豆腐切成幼絲,放到碗中隨水起舞,一動一晃間,花瓣彷佛帶著生命力般徐徐盛開,當時已對他留下印象,現在近距離欣賞,更覺驚豔。
感謝公關是晚的熱情招待,試食過後,師傅還特地出來和我們交流和收集意見,誠意可加。
繁華的上海南京東路上,聚集了平民百貨、百年老店和時尚名店等,沒什麼驚為天人的賣點,卻足已教各地旅客流連忘返,而這間「南京東路」,水準平均價錢合理,相信也能令顧客們一來再來。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