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9-11-01
3483 浏览
朋友告诉我,中环开了两间合我脾胃的日本料理, 叮嘱我早点去试。虽然店名早有耳闻,但因事忙,一直没机会光顾。今天适逢是太座和我的纪念日,就趁机前来庆祝。晚上七时的士丹利街,人流出奇地稀疏,是中环人仍未下班? 还是早已归家? 我不得而知。 昏暗的天色,加上街道两旁数株疏落的街灯,令挂在墙上,印有鮨店名字的灯箱格外明亮。走近时,刚好一辆黑色的平治跑车从旁高速驶过,气流把浅蓝色的暖帘吹到翩飞翻卷,暴露后面那些会渗出淡黄灯光的石阶。我携著太座,拾阶而上…今晚,我来到了这里:鮨琥珀(鮨こはく) ...拉开鮨店的门,一个漂亮的「3 + 5」L 字型木制吧枱呈现眼前,旁边好像还有一间小房间。 店内面积虽小,却不失雅洁。 酱油碟和筷子不仅放得井井有条,吧枱上每席前面都放著烧有不同图案的陶瓷「平皿」(放寿司用的平碟),在聚光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夺目耀眼。 餐房灯光以柔和为主。最「吸睛」的,是料场内琥珀色墙身上挂著的一幅金银色的画, 这幅画好像是用金箔和银箔
晚上七时的士丹利街,人流出奇地稀疏,是中环人仍未下班? 还是早已归家? 我不得而知。 昏暗的天色,加上街道两旁数株疏落的街灯,令挂在墙上,印有鮨店名字的灯箱格外明亮。走近时,刚好一辆黑色的平治跑车从旁高速驶过,气流把浅蓝色的暖帘吹到翩飞翻卷,暴露后面那些会渗出淡黄灯光的石阶。我携著太座,拾阶而上…
...
虽然已七时有半,店内却空无一人。
我把带来的酒交给接代我们的男经理后,就和朋友安坐席前。 师父们可能听见人声,立即从厨房出来,对我们郑重地说了声「欢迎,欢迎」。
「这里没有客人,如果你准备好的话,我们就开始吧。」我对师父说。
「但你们还没有选餐呢…」
「没关系,都交给你…」我说。
「明白了。」师父微微点了点头。
...
师父蹲下身,从冰箱里拿出三个「ネタ箱」。打开木盖时,好奇的我立刻站起来察看。见今晚的鱼鲜、食材,都栉比鳞次地排列著,色彩缤纷,煞是好看。 师父从中取出一块完整的白身鱼肉,切出两片后放到平皿上来…
「这是真鲷。」师父淡淡地说道。
「这鲷颇大条,应该不错吃!」我说。
「你怎么知道?」太座好奇地问。
「你细看汤霜后的鱼皮一格一格的凹坑纹,大概就知鳞片大小了。鳞片越大,鱼就越大。虽有例外,但至少鲷鱼是这样。」
「哦…」太座点了点头。
「这鲷鱼来自淡路岛。」男经理在我们身后补充说。
有留意我食评的朋友应该已知道我最爱吃鲷,听见经理说鲷鱼来自淡路,我不其然问道:「是呜门鲷吗?」
...
鸣门鲷
我把鸣门鲷放入口中,随即感受到那种只有高级鲷鱼才会散发的独特幽香。其高雅的甜味,随著每次嘴嚼而并发,不但肉质紧致,师父在温度的处理上也是恰到好处,比室温略低一点,入口不冷。 鱼皮脆弹,却又能一咬即断,配合鲜磨的「真妻山葵」和自携的佳酿...
「唔!真好吃!」我赞叹地说。
「谢谢!」师父边说, 边放下了另一道。
...
城下鲽
「是城下鲽吗?」我又问。
这次,男经理有点茫然。
「你可以帮我问问师父吗?」
我见他好像对「城下鲽」这个日文名称有点犹豫,我便看着师父问道:
「これは『しろしたかれい』ですか。( 这是城下鲽吗?)」
师父睁大眼睛,举起大母指,说道:「你是上手!」
「那里那里…只是早阵子刚好有吃过罢了。」我说。
「城下鲽」,其实是「真子鲽」的一种,在日本属高级品。由于在大分县日出町「日出城海岸」捕获,所以又名「城下鲽」。 日出町海床有很多地下涌泉出口,咸淡水交界之处,水中浮游生物特别丰富,除了吸引吃这些浮游物的小虾小鱼外,还吸引了专吃小虾小鱼的中、大型鱼类。城下鲽吃得好,肉质自然美味。
师父从鲽鱼的背、腹和鳍上各切一片给我们品尝。背肉硬,但鱼味最浓,最适合「薄造」,不但容易咀嚼,鱼的甜味也较易被渗出。 腹肉较背肉柔软,味道清淡高雅。 鳍肉又称「縁侧」,是鲽鱼最活跃的一条筋肌带,充满胶质,口感爽脆。由于每条鲽鱼只有左右两条縁侧,能吃到新鲜的已经不易,何况今晚是城下鲽的?
...
金目鲷
「金目鲷!」
「你真的知道很多呢!」师父道,「你也是做寿司的吗?」
「不是,我只刚好认识而尔…」
我夹起鱼肉,沾上酱油,放进口中。 鱼皮被火舌舔过,虽有点儿烫嘴,但鱼肉中心刚好是和暖和暖的。咀嚼间,鱼的甜味自然散发,虽然没有呜门鲷那种幽香余韵,但也非常好吃。
...
子持ち蛍いか
「这个我也认识,是『萤光鱿鱼』。」太座抢先叫道。
我笑笑地拿起那串「胀卜卜」、一大一小的萤光鱿鱼放进嘴巴,咬下去的同时,一股鲜味在口中爆发,原来里面还有鱿鱼卵。
「怪不得那么鲜美,原来还是『子持』呢!」我说,「配七味粉也很 惹味!」
「什么是『子持』?」友人太太问道。
「持有『子』的,即是形容鱿鱼体内有『蛋』。」我说。
「哦」朋友太太恍然大悟 ,「即是『含卵』啦!哈哈!」
...
毛蟹
...
文蛤
...
子持ちヤリイカ
众人一看,又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众人又在取笑『含卵』两字时,我趁热吃下一块…
「哗!这个比『蛍いか』更好吃!」我边吃边说,「你看里面那膏状的鱿鱼蛋,唔.... 还有两种口感…」
煮熟后的鱿鱼卵会变硬,但覆裹著鱼卵的液体就变会成软膏状,质感有点像半熟的牛骨髓,鲜软嫩滑。鱿鱼卵虽没什味道,却有不错的质感,烟烟韧韧的,好吃!
...
煮蛸
「师父,我可以吃蛸的头吗?」我问。
「你喜欢吃头肉?」
「我只想让朋友们尝尝不同部位的口感…」
师父笑了笑,把章鱼头重新取出,切块后和足肉一起递上。由于章鱼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量都较头肉丰富,口感上肯定更好吃。但是,大部份的店都著重在如何把章鱼足煮得柔软入味,往往就忽略了头部。其实章鱼的头是很好吃的,耐嚼的质感也最适合配酒精感较重的醇酒。
今晚的章鱼,足部柔软可口,师父还洒上柚子茸来提升香气,不错吃。连头部的肉也比想像中软弹,咀嚼到最后,还有点章鱼潮香的余韵呢。
吃过蒸蛋,终于来到寿司环节,我夸口跟师父说我很能吃,请他把今晚每种材料都握一贯给我尝。 他睁大眼睛,有点半信半疑,但最后还是点头道:「 好的!但如果你觉得饱,就早些告诉我。」「 当然!」我说道。
师父打开ネタ箱,把各种材料都切出一片,放到木板上回温。 这样做能避免寿司材料因过冷而钝化了食用者的味蕾。在回温后,客人就可更容易的尝到材料的真美味。
...
いろいろなお寿司
以下是今晚最强的几贯。
...
春子
今晚的春子鲷,经过塩和酢的洗礼后,鱼皮带点微酸,口味香爽清新。 淡淡的鱼肉,柔软且弹牙。 师父在上面放了点鲜磨的姜末,对整体味道起了点晴作用。今晚这贯开场寿司,漂亮!
...
鯣乌贼 (スルメイカ)
「我看你很了解食材,你喜欢什么乌贼?」师父问。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该看怎样烹调吧!寿司的话,我比较喜欢『新いか』。 熟吃的话,用『障泥いか』做『印笼诘め』也不错。 刺身就要用又爽又脆的『枪いか』。 浸渍或冲渍,就非『蛍いか』莫属了。」。
「你说的都吃过吗?」 师父睁大眼睛,好奇地问。
「 有幸!都吃过。」
不等他再说话,我立即把寿司吃掉。柚子很香,鱿鱼虽爽脆但却有一点难嚼, 可能是师父的格子纹切得太浅,还不够把坚硬的纹理切开之故。 虽如此,味道却一点不逊。嚼到最后,鱿鱼肉还渗出那种黏黏的甜味,不错吃!
「下一道是『车海老』, 现在厨房正在制作,请大家稍后片刻。」
「好的。」朋友说道。
这时候,我和师父刚好对到眼,他笑笑问道:「你很常吃日本料理?」
「也不是常常吃。」我回答道。
「都在香港吃?」
「日本的也有吃过。」
「你觉得香港有哪几家比较好吃呢?」师父突然认真问道。
「 『鮨琥珀』是其中之一。」我说。
「谢谢你」师父道,「还有吗?」
每次遇到这些问题,不知为何,脑海里总会出现小时候妈妈那「祸从口出」的教诲,所以我就把问题转移....
「千叶师父,我听说你以前在六本木一间著名鮨店当大将,不知是那个名店?」
「呀!」师父吓了一跳,「你知道我的名字?」
「我当然知道!你是『千叶博文』师父,是香港寿司介的名人哦!」
师父有点震惊,「名人?为什么我不知道?」他抬头看著男经理,好像在等他引证我的话。
「千叶师父在六本木的『蔵六鮨』做过。」男经理说,「你们有吃过吗?」
我摇摇头。
「如果有机会可以去试看看。」千叶师父说。
「你都在这里了,我还需要去那边吗?」我笑说。
「那倒也是。在日本还吃过什么店?」 千叶师父锲而不舍地问。
我拿出手机,不好意思地给他看了看...
「哇呀!都是名店。」千叶师父说。
「像我们这种不懂吃的,人生路不熟,唯有道听涂说了。」
「那里那里....像这间....和这间,不是识途怎么知道?你有去过『斋藤』吗?」
...
车海老
寿司的温度和暖适中,海老身上的红白纹理也很清晰,这是虾子新鲜的最明显特征;肉质弹牙,虾头甘香,配合鲜甜的虾肉,好吃极了!
...
鰯
「有什么好东西?」
「鰯 ( 沙甸鱼)。」千叶师父边说边从ネタ箱中取出一条水嫩的鱼肉。
「吃!」我说道。
师父把鱼翻转,鱼皮朝下,右手把刀背抵著鱼肉,左手指甲拎著鱼皮,然后右手一推,左手同时一拉,「刷」的一声,鱼肉被推至卷起,鱼皮就平顺地贴在砧板上。这种去皮法多用在「光り物」如针鱼、鲹、小肌, 甚至秋刀等鱼材身上。
此手法虽然我也会,但每次见到听到,还是觉得十分疗愈,尤其那清脆的「刷」的一声后,还可顺便看看师父的手艺如何。 手艺好的师父,可以把夹在皮肉间那银色的脂肪层完整拉出,整件寿司端出来银光闪闪,非常好看。 经验浅或手艺不够的师父,不是撕断鱼皮,就是撕破鱼肉。 使用此法,用力平均和职人自信,缺一不行。
千叶师父在鱼肉表面切出整齐的格子纹,握好寿司、涂上酱油、放上葱茸后,就小心翼翼地端放在我面前的平皿上。我拿起寿司,正准备送入口,一股酱油混合鱼脂的芳香扑鼻而来。 入口后鱼肉柔软有脂香,材料温度亦得宜。吃这种油脂丰富的银皮鱼,个人认为鱼肉不宜室温,比室温低 5 至 8 度,令鱼的脂香控制到在口腔里才散发是最佳做法。 我不是吹毛求疵,在日本,的确有这样的鮨店,精准地控制每件寿司的舍利和鱼肉温度。 今晚的沙甸鱼,好吃极了!
...
鲔
「请问今晚的鲔鱼是从哪里来的?」 我问男经理。
「我帮你问问千叶师父。」
经过一轮咨询后,师父说鲔鱼来自九州,是条小形的野生鲔鱼,用「定置网」的方式捕获。 因为是小鲔鱼,难怪味道有点不成熟。 虽然春季很难捕获肥美的鲔鱼,可取的是,千叶师父坚持一定要用野生鱼。 他不选择养殖鲔,也不用冷藏的南鲔。 他对食材的执著,我是欣赏的。
说起鲔的捕获方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除了师父所说的「定置网」外,还有「延绳法」、「一本钓」等等。下次有机会再谈。
...
お椀
「觉得如何?」 男经理问道。
「不好意思,到现在还未请教你高姓大名。」我说道。
「叫我『Jin』就可以了。」
「Jin さん,今晚的食物真不错,材料不但新鲜,而且都来白最好产地。只是寿司的款式不多,千叶师父说他已扭尽六壬,但我还没饱。」
「你大食啰!哈哈...」Jin 打趣说道。
从我们进来到差不多离开,这位Jin 经理一直在旁打点,介绍食材,又 建议清酒给我们。原本他曾在「鮨中本」工作,后来被公司派来这里帮忙。
「『中本』 和 『琥珀』 都是同一集团。『琥珀』比较著重前菜,『中本』的寿司款式会多一点。如果有机会,你也可以去『中本』试看看。」
「 一言为定, 今晚真是辛苦你,也谢谢你请我们喝的酒。」我向 Jin 答谢道。
「当然可以!进来『料场』吧!」
「进『料场』? 这样神圣的地方,我真的可以进来吗?」
「 快来,快来!」
今晚真愉快!!
...
今夜のお酒
上次喝到她,是数年前在朋友的晚宴上。 据朋友说,当时的龙泉已开了一星期之久,怪不得味道不太突出,也让我无法相信令人趋之若鹜的佳酿,味道只有如此。为探求真相,自己就买了一瓶来试看看。
「十四代」这个铭柄相信就算是对清酒不太认识的人也应该听过。位于山形县村山市的「高木酒造」, 建于1615年,到今天已经有四百多年的酿酒历史了。
今晚的「龙泉」纯米大吟酿,是「十四代」系列中最高级的酒款。酒造选用了「兵库县特A区」产的最高级别「山田锦」,并精米至35%,以低温慢速发酵,又用袋吊粹取酒液,最后注入斗瓶作冰温储藏熟成,真即是费功又费时,难怪产量不多。
正因为不是经常能喝到,所以我分了三个阶段来细尝。我很想知道,此酒的味道,在开瓶后的改变和流向。
第一阶段【从冷藏柜取出】
开栓。
还没倒进酒杯,蜜瓜,熟苹果的香气已弥漫在空气中,非常夸张。 倒进酒杯后,香气被集中在杯内的小空间,香气更浓。 轻呷一口,虽然大家都知道清酒的主要原料是米,但龙泉的米味最多只占30%,蜜瓜、白桃,熟香蕉等甘甜水果味道占了60%,很奇怪地,居是还有10%的旨味。 这真是个意料之外的味道。
初开栓的「龙泉」酒精感不强,口感很顺滑,余韵短,明显还在苏醒状态,味道和香气也还没达致顶峰。
我把瓶盖盖上,拿到餐厅作第二回的品饮。
第二阶段【在开栓又盖回的状态下,醒酒两小时】
到了鮨店, 打开瓶盖……
「哗!很香!」朋友说。
「真的呢!这酒其实我刚刚已经打开过一次,情况竟和现在一样,这么远的距离也能嗅到花果香气,真厉害!」
我请男经理把酒倒到一个「片口」内醒,自己趁机再把龙泉多试一次。
和几小时前的味道大同小异,但那10%的旨味消失了。 蜜瓜、白桃子、熟香蕉的味道越加提升,酒感不强,甘口,余韵依然不长。 这样的酒非常适合净饮,如果硬要搭配白身鱼的话,在脑内出现的只有北海道的八角鱼、曹以或是笠子这种,味道比鲷更清淡的鱼肉。
第三阶段【在片口内醒酒】
以这种大面积接触空气的片口醒酒半小时后,香气和味道达到顶峰。蜜瓜、桃子的芬芳由清香变成甜熟,酒感更温和,余韵变长,每次吐纳,香气在后鼻腔内缠绕不散。虽然以前也有幸接触过一些类似的酒,但「龙泉」无拟是暂时给我最强烈感觉的一款。
奇怪的是,龙泉味道的下降速度比其他酒快。 从顶峰到味道出现明显落差只有区区廿多分钟。 在这个时候,香气顿减,甜熟的味道也变得隐约。 这时的龙泉就像我数年前喝过的那瓶「一星期的龙泉」了。 我记得当时我在食评中说:「…如果龙泉真的是这等味道的话,随便一瓶千多元的清酒就足以打败她了…」(有兴趣知道「一星期的龙泉」故事的朋友,可去看看我以前的食评:离れの客室)。
从这个实验得知,如果要品尝「龙泉」,开瓶后的品饮时间最好不要隔太久、也不要让这酒大面积地接触空气。
以前清酒老师曾说过,品一酒,最好是把其味道在脑海中绘出图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脑内的那幅龙泉图应该是「 璀璨的烟花」。 大家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