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6-12
3656 浏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是最平等的,不会为某人或某事物而停顿。好旺角于70年代初开业,讫立于旺角西洋菜街,直至今日已接近41个年头。记得初次与好旺角的邂逅,是跟著初中的老死同学与她的妈妈及弟弟到来,就从这第一口面开始,好旺角就在这黄毛丫头的成长过程与人生日记中,写下无数个在旺角的晚餐与午餐,以及生命中出现无数的人物。当天又是记叙我人生的另一人物 - "Brother N",在旺角中心见医生后,已是中午两时半了,肚子不停的在敲打著,旺角是我 "揾食" 的天敌,不欲思索,开饭目标很自然就落在对面的好旺角上。门前抢眼的红纸令心情一沉,想不到是送别老舖的一顿。沾有历史痕迹的圆挂钟下,红纸又不忘提醒顾客,老舖经营至六月十九日,此后制作美食的重任便由两家新舖担起。虽然肚子饿得要命,但也不能拭去心中对老舖的不舍,先要将40多年老貌印在相机内。木边玻璃面的框架将塑胶凸字的餐牌密封起来,相信在港仅余的老店也极难寻觅这种古式饰,餐牌一定是当年珍而重之之物。同样想像得到当年食物种类变化不快,与现今讲求节奏与追求新鲜感,而洐生的电脑纸张印刷物,形成强烈的新与旧对比。还有数张亚加力胶片的展示,令我联想到会否是
记得初次与好旺角的邂逅,是跟著初中的老死同学与她的妈妈及弟弟到来,就从这第一口面开始,好旺角就在这黄毛丫头的成长过程与人生日记中,写下无数个在旺角的晚餐与午餐,以及生命中出现无数的人物。
当天又是记叙我人生的另一人物 - "Brother N",在旺角中心见医生后,已是中午两时半了,肚子不停的在敲打著,旺角是我 "揾食" 的天敌,不欲思索,开饭目标很自然就落在对面的好旺角上。门前抢眼的红纸令心情一沉,想不到是送别老舖的一顿。 沾有历史痕迹的圆挂钟下,红纸又不忘提醒顾客,老舖经营至六月十九日,此后制作美食的重任便由两家新舖担起。 虽然肚子饿得要命,但也不能拭去心中对老舖的不舍,先要将40多年老貌印在相机内。木边玻璃面的框架将塑胶凸字的餐牌密封起来,相信在港仅余的老店也极难寻觅这种古式饰,餐牌一定是当年珍而重之之物。同样想像得到当年食物种类变化不快,与现今讲求节奏与追求新鲜感,而洐生的电脑纸张印刷物,形成强烈的新与旧对比。还有数张亚加力胶片的展示,令我联想到会否是 "红A" 胶制品以外另一种当年时兴的产物。 传统的粥面店,多是中间大门,左右两侧分别是汤粉与粥的煮档,煮食过程、厨师手势可一目瞭然,可算是 Open Kitchen 的古祖版。一进门,左手面的面煮档摆满了一小碟一小碟的炸酱,这正是好旺角的标记。 正宗京都炸酱面是好旺角的镇店之宝,也是我唯一在港喜爱的炸酱面。不光是排扁,看看几乎每座也有著它的身影,就像铁一般的引证。 结业在即当然要回味那份炸酱风韵,"Brother N" 要了炸酱捞粗一碟。虽论不上是最上盛的蛋香与弹牙靓面,但中规中举的要求肯定达标。炸酱是深啡色的与坊间一些鲜橙色的有别,肉选用了全瘦的,没有肥脂,质感柔软,选料确实不赖。瘦肉混和了芳香浓浓豆酱,入口咸香不腻,带微辣,尾随更来一下轻酸,恰到的好处,令炸酱更加动人! 我贪心的要了一份猪手捞幼,3大块肥美猪手,就来吃过够吧!猪手肉质绝对幼嫩稔滑,根连肉的位置软中带烟韧,口感一流; 皮带丰富南乳香与弹性,啖啖胶质,滑溜丰盈。好旺角的捞面是用原汁来配撘,大多不用蚝油,猪手面就配上南乳酱汁、牛腩就是柱候汁,与我爱的原汁原味的风非常配合。 从前好旺角只有芥兰供应,后来多加了菜心。至今都没尝过其菜心,事关从第一天吃到如10元硬币般粗茎的芥兰,便爱上这粗芥兰的爽脆,加上以其特别的豉油调味,口味一直未被动摇。夏天不是芥兰或菜心的时令,相信要待冬天才可吃到茎粗鲜甜的芥兰。唔该一碟芥兰要食爽的,千万记得蚝油是需事先声明,还要额外加钱的呀! 大门的右手边便是粥煮档。粥品全是由厨师用铜煲生滚煮理。 "Brother N" 再要了皮蛋瘦肉粥。粥底绵滑、味道自然,配上手撕的咸廋肉与糖心皮蛋,健康润肠之物。
其实好旺角还有许多我心爱的面食与粥品,其中柱候牛腩汤面是我晚餐必选,与市面的牛腩相比,则带点家庭风味。浅啡色的柱候味汤底加上韮王的独特味道,坊间己属少有。牛腩会在晚间时炆煮得较稔及入味,沾上少许辣椒酱,相当美味。 好旺角的抺枱布不知怎的,总是挂在窄窄的卡座旁边,老顾客己习以为常,慢慢更成为好旺角的特式。 老店的古朴陈设,相信在新舖难以寻觅。 结帐时发现收银背后的一道大镜,是老舖开店致庆礼物,虽已出现一道长长的裂痕,但1971年6月18日的开店日子仍清晰可见,恰巧跟我生日属同月同日,真是有缘!
2012年6月19日,时间将会为好旺角老舖永远的停留著,从回忆中追溯旧日老舖的点与滴。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