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7-10-20
18 浏览
一餐哭笑不得的炒饭后,隔天拉了友人来试试真正的地道料理,作个比较。家庭式作业,只见日籍师傅、助手与侍应三人,挂了几幅「道」的匾额,看不懂日文,却被几句发人深醒的汉字感动,一分激励、一分专注、一分坚持。一分只得日文的餐牌,与友人猜猜看,也猜中大部分,当然事前已打定主意来客omakase,另外点了三色饭二人对分应该足够有余。迁就了友人,坐不到寿司吧台,幸好二人占了四人台,否则只得吧台的小小空间,要将两分超过十五款的定食作share也真有点难度。先说三色饭,吞拿鱼蓉与三文鱼籽及鱿鱼刺身组合,垫底的是普通白饭(侍应早已说明),细切成卷状的鱿鱼刺身,修长而不断,细致而充满著黏糯质感,吞拿鱼蓉加了少少洋葱粒切得够松软,伴著三文鱼及酱油捞来吃感觉鲜而丰富,当然鱼籽的腥、吞拿蓉的糜与鱿鱼的腍糯组合成的无敌组合,非人人吃得惯,自己却喜欢得不得了。配了乌冬,是木鱼清汤,淡黄色的清汤带著几浓的木鱼味,昆布味不重,变相地起了提鲜作用,味道不错,只是配乌冬的话味还是重了一点,轻身的感觉更好,粗身乌冬是日本飞机货,滑滑的外衣,内里也几软熟而富微微韧性,很好吃,吃乌冬不须花巧,简单就是美,这里的不错。(乌冬,撇除了
家庭式作业,只见日籍师傅、助手与侍应三人,挂了几幅「道」的匾额,看不懂日文,却被几句发人深醒的汉字感动,一分激励、一分专注、一分坚持。
一分只得日文的餐牌,与友人猜猜看,也猜中大部分,当然事前已打定主意来客omakase,另外点了三色饭二人对分应该足够有余。
迁就了友人,坐不到寿司吧台,幸好二人占了四人台,否则只得吧台的小小空间,要将两分超过十五款的定食作share也真有点难度。
先说三色饭,吞拿鱼蓉与三文鱼籽及鱿鱼刺身组合,垫底的是普通白饭(侍应早已说明),细切成卷状的鱿鱼刺身,修长而不断,细致而充满著黏糯质感,吞拿鱼蓉加了少少洋葱粒切得够松软,伴著三文鱼及酱油捞来吃感觉鲜而丰富,当然鱼籽的腥、吞拿蓉的糜与鱿鱼的腍糯组合成的无敌组合,非人人吃得惯,自己却喜欢得不得了。
配了乌冬,是木鱼清汤,淡黄色的清汤带著几浓的木鱼味,昆布味不重,变相地起了提鲜作用,味道不错,只是配乌冬的话味还是重了一点,轻身的感觉更好,粗身乌冬是日本飞机货,滑滑的外衣,内里也几软熟而富微微韧性,很好吃,吃乌冬不须花巧,简单就是美,这里的不错。(乌冬,撇除了富久保手打乌冬外,跑马地的澄与新世界中心的银座也很好)
Omakase的配搭排场十足,约十道菜,小巧的器皿与大叶配搭出简约视觉效果,先付、吸物、刺身、烧物、煮物、扬物一无事缺,很认真。
渍物方面连友人的渍芥末面豉蓉与自己的青瓜海螺一并说说,前者是加了清酒及面豉蓉的芥末,甜中带辛,又有清酒的味分,感觉似酒盗多于渍物。后者是日本青瓜切薄片,以柚子醋渍过,带点点青瓜独有的清新感觉,伴以切粒的海螺,爽而富韧性,是几开胃的一味前菜。
吸物面豉汤,大概是蚬煮成的木鱼汤底,替友人打开盖,内里是豆卜及豆腐粒,没有喝过,只见材料丰富,是足本之作。
鲜有在定食见到温泉蛋,此品从来不喜欢对分,干脆转赠友人,酱汁浸著白里透红的嫩蛋,几讨女士欢心的一道小吃。
刺身是吞拿与油甘鱼,各两片,偶数的组合难以理解,是切成细件四方,味道不见特出,口感也仅止于「交货仔」的水准,但想想看,定食不过$85,盛载食物的器皿全不「撞色」,好一点的刺身,还是晚市再来吧。
天妇罗也要赶快吃掉,一客四件分别为海老、南瓜、番薯及青椒,然而配套的萝卜茸,「碟头」多得足够捞饭吃...说回天妇罗,海老是打斜放著,其余三小件放的位置看落也很顺眼,非随手一摊之作,吃日本料理除了食物本身外,很多时也要连摆位与配搭细心位一并吃埋才值回票价,徐徐吃了口青椒,浆打得几薄,也吃得到本身的菜蔬味道,少少油也无伤大雅。
烧物方面是三文鱼,去皮的三文鱼烧时没有加酱油,只下了少少盐题味,火候不俗,腩位那一点不多的油甘恰到好处,也不失外焦内嫩的质感,很满意;煮物是酱汁青鱼,汁收得紧致碟低看不著酱迹,鱼肉结实而满带酱油风,感觉较早前在板垣吃的更出色。
吃到最后的一碗白饭,软熟的饭粒,当中富有微微的空间感,也是少数吃完有窝心感觉的白饭,在近日食量不佳下,最后连甜品也清掉,难得的回服状态,笑言友人在场也应记一功。
搭车时,回想起那副匾额,不忘本的认真制作,「道」确是意味深长,是日只能半边心的去品尝,愧对了认真制作的师傅。
Go chi sou sama
后记:是日与侍应小姐谈起盐辛与酒盗,对方也善意地介绍了小店的一些概况,抱著欣赏态度对待料理的,对方也会善意地回应,全程服务认真,只是斟茶的速度慢了一点点,也可以接受。
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