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葡菜又稱為土生葡菜,是由居住在澳門的葡萄牙人,揉合中國及葡萄牙材料及烹調方法發展而成的菜式,更有說是集印度、馬來西亞、非洲菜之大成,總括而言就是一種融和菜式。
夫婦經營街坊小店
位於雀仔園的富仕葡式美食,可說是識途老饕才知道的澳葡菜餐廳,地點比較隱蔽,穿過重重住宅及街坊食店終於找到,不過漸漸經旅遊雜誌介紹,近年的內地、日本及台灣遊客愈來愈多。裝修不講究的小店屬家庭式經營,盧氏夫婦約於12年前開設此店,曾於佛笑樓任職的盧先生當大廚,盧太除了負責樓面工作,亦肩負起每日到街坊搜購生猛海鮮的重任,好像煮咖喱蟹就用上每隻一斤重以上的肉蟹,而大部份都預留給已預訂的客人。
走入富仕,沒有厚甸甸的餐牌,因為菜式的選擇都已貼在牆上,盧太笑謂他們沒有冷門的菜式,而且光顧的都是熟客,訂位時都已點菜,都不用餐牌。
此店雖是街坊小店,但招牌菜都是心機之作,先有燒雞釀飯,選用中等大小的春雞,原隻起骨後醃味,釀入的飯不用煮的方法而用蒸,這樣飯料才會粒粒分明,蒸好後加入洋蔥、西椒、葡國腸、水欖、蛋及茄汁炒好,釀入雞內縫合然後炸至金黃色。上枱時切開薄薄的雞皮,露出橙紅色的飯粒,份量足夠4人享用。
|
|
|
難忘軟滑忌廉薯蓉
忌廉馬介休焗薯蓉是另一道每枱必點的菜式,將黃肉薯仔烚熟壓成蓉後混入忌廉,再加入已飛水的馬介休入爐焗,圓鼓鼓的薯蓉山質感幼滑帶忌廉香,筆者以為會很膩誰知食到一口接一口……難怪有客人會打包外賣回上海的家。
葡國餐廳在澳門比比皆是,一間小店經營十年能留住一大班熟客,晚上九時多都仍然爆滿要等位,除了食物出色,人情味也很重要,餐廳雖然星期一休息,但遇上只有星期一有休假的熟客訂枱,盧太都不便拒絕,把自己的休假調到另一天,所以有心光顧的話,宜先致電訂枱及點菜,以免失望而回。
|
|
|
歐陸風土生葡菜
講葡國菜就想起葡國雞,其實葡國雞屬澳葡菜,你去到葡萄牙根本不會找到用椰汁煮的葡國雞,而非洲雞、血鴨亦是澳葡菜的代表菜式,位於媽閣廟附近的 內港餐廳 ,就有齊這些代表菜式。
樓高兩層的內港,外牆已隱隱透現歐陸風情,推門而進,驟眼看來盡是西式裝潢,仔細看卻發現配以中式木椅及用上雀籠做裝飾,煞是有趣。95年幾位土生葡人一起開設此餐廳,除了正統葡國菜,亦供應不少澳葡菜,尤其吸引外國遊客。
餐廳負責人之一Sa姐憶述開業初期,有八成顧客為葡國人,自回歸後香港人及內地客人數目增多,故土生葡菜的款式也愈來愈多,「正統葡國菜鹹味好鹹,甜品好甜,土生葡菜較適合中國人口味。」她更說馬介休雖然是葡萄牙特產,但在當地屬較貴價的食材,多於節慶時候的菜式出現,來到澳門,馬介休變成澳葡菜的必備材料。
一餐的開始很多客人都點選麵包海鮮湯,特製的麵包挖去麵包肉,將麵包殼焗至微脆後加入熱騰騰的海鮮湯,因為這款湯的麵包較薄身,所以品嘗吸滿湯汁的麵包肉時,小心可別把麵包挖穿。
|
|
|
澳門特色免治菜
這裡的澳門式免治及焗葡式雞都是典型的澳葡菜,先說澳門式免治(Minchi),即等於Minced pork指攪碎的豬肉,澳門式的做法會加入炸過的薯仔粒,炒好後表面蓋上半熟的煎蛋,吃時將蛋黃刺穿混和一起,據知這道菜以前在生日、派對等情況經常出現。而焗葡式雞色彩豐富,賣相吸引,除了雞肉還有葡國腸、薯仔、番茄、蛋等配料,最重要是多汁,配飯或麵包一流。
這裡不止供應澳葡菜,還有不少正宗葡國菜,好像有葡式焗鴨飯,將鴨肉起皮去肥後拆肉放在缽底,鋪上飯,再鋪上芝士粉及葡國腸,入爐後熱力將鴨香和芝士香迫入飯內,筆者還嫌鴨肉份量太多呢!想以葡式甜品木糠布甸作結,店方則推介白雪金沙,其實是木糠布甸的變奏版,沒有了一層一層的特色,卻多了一份輕滑的口感,多吃不膩,據知是改變用奶份量之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