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9-23
6918 瀏覽
初出茅廬之時,在中環上班,幾乎每個工作日也經過「鏞記」,它成為我人生中第一家認知的著名食肆。雖說是著名食店,但當時年少無知的我,卻未有傾以「仰慕」之心!老闆時有宴請我們到「鏞記」午膳,當然我也充當席上客,可是與其他同事們的熱熾渴望的情懷相比,我卻顯得過份平靜!皮蛋酸薑、燒鵝、例湯和小菜一一送上,唯我不是其知音者!當晚皮蛋酸薑再現,年少無知已變成如今的饞嘴,中環「鏞記」換成天后「甘飯館」,地球運轉不息,彼刻之情已大不如此刻了!不過皮蛋依然色澤通透、層次分明,糖心油蜜,惹人垂涎!而部份酸薑則較為老身,應可來得更爽嫩一點!謝謝食友帶來的醇和紅酒,與當晚菜式不謀而合!端上來的廣東三寶雞,賣相惹人注目!細心觀察,雞嘴含著一小束禾桿草,碟邊伴以薑片及陳皮,再在雞件灑上陳皮絲,細緻又貼題的點綴。深入的狀況又如何?原來烹調不缺陳皮、老薑、禾桿草的元素,浸雞所用之上湯蘊含三寶的靈魂,精華被雞肉深深吸收後,味道香純,雞肉嫩滑細緻,沒有油膩感,且帶有陳皮之香,也許同時歸功於三寶和廚師的烹調技巧!細嚐一片果皮,帶有淡淡果香,與雞肉夾在一起品嚐,清盈美妙,平日較少嚐雞的我,也回味著這廣東三寶雞的溫婉滋味!懷舊也
不過皮蛋依然色澤通透、層次分明,糖心油蜜,惹人垂涎!而部份酸薑則較為老身,應可來得更爽嫩一點!
細嚐一片果皮,帶有淡淡果香,與雞肉夾在一起品嚐,清盈美妙,平日較少嚐雞的我,也回味著這廣東三寶雞的溫婉滋味!
若涼瓜能以更爽口的質感奉人,相信效果更美妙!
鵝皮半脆半腍,而鵝肉亦不算得嫩滑,幸好入味程度尚佳。最大的問題是鵝隻並不溫熱,端上時連餘溫亦已欠奉,可見碟上鵝汁更慢慢呈凝固的狀態,品質再高的燒鵝在沒有溫度的承托下,相信也會顯得遜色。更何況是先天不足,「甘飯館」的燒鵝實在不是當晚的焦點所在。
紅豆沙色澤深濃,佈滿飽滿圓潤的紅豆,豆粒富有嚼感,令人倍有飽意!
「甘飯館」忠於懷舊菜式,並以老派的烹調方法煮理,光以美味指素來評價的話,「甘飯館」所獲的分數絕對是中上有餘。唯在美味之中,能釋出一股柔柔的暖意,再令讓嘴巴及肚子陶醉不已者,實是罕有,在記憶中唯「甘飯館」獨有,那菜式中的暖意是為最珍貴之處!
曾幾何時,作為食客或是局外人的我,終日聽著甘家爭產的風波,也為老字號感到婉惜!如今塵埃落定,觀其「甘健成」先生兩位公子繼承老父的宏願,積極向前為父親爭光,海濶天空的處境更使人得到安慰,儼如品嚐菜式裡透出的一份溫馨!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