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8-04-26
31 瀏覽
都說未入"局"之前,一向對麻辣菜式敬而遠之,幾年前大伙兒去台北旅行,成班人去打麻辣鍋作宵夜,我就在酒店倒頭大睡,同朋友去譚仔,友人叫中辣,我就要不辣...年前川味港一役後,原來小弟對此味,也不是完全受不起,其後也開始認真地對待川菜,辣蟹等以前不會吃的辣味菜式.一直隱藏的味覺,原來話咁易打得開.一眾以麻辣作主打的四川米線店,亦成為小弟之"射程範圍".當中在家中附近的"新富盈",如果是以前,一定不會去.記得上次來到這間在北帝街的麻辣米線店,來個小辣也綽綽有餘,事隔經年,一跳就上到去大辣.平日食客不算很多,不知何故這夜突然爆場.一檯三戶四姓人,絕不為奇.今次配料要牛柏葉,竹笙同"店自慢"的魷魚鬚,湯底跳兩級,要個大辣去挑戰自己的底線.食客多,要等上一段時間.上桌時,未吃已麻香撲鼻,急不及待嚐口湯,第一口感覺淡如開水,之後就麻辣攻心.大辣程度,勉何受到,起碼未辣到大腦麻痺.相信這個辣度,已經是小弟之極限,再上就受不到了.配料中的魷魚鬚,每一條也如手指般粗,吃落爽口帶甜,當中亦夾著麻辣香,牛柏葉也爽口不齦,每次吃麻辣米線也差不多要竹笙,貪其索汁力強,入口如海綿,一咬就將所有麻辣湯的味道溢出.事後
年前川味港一役後,原來小弟對此味,也不是完全受不起,其後也開始認真地對待川菜,辣蟹等以前不會吃的辣味菜式.一直隱藏的味覺,原來話咁易打得開.
一眾以麻辣作主打的四川米線店,亦成為小弟之"射程範圍".當中在家中附近的"新富盈",如果是以前,一定不會去.記得上次來到這間在北帝街的麻辣米線店,來個小辣也綽綽有餘,事隔經年,一跳就上到去大辣.
平日食客不算很多,不知何故這夜突然爆場.一檯三戶四姓人,絕不為奇.
今次配料要牛柏葉,竹笙同"店自慢"的魷魚鬚,湯底跳兩級,要個大辣去挑戰自己的底線.
食客多,要等上一段時間.上桌時,未吃已麻香撲鼻,急不及待嚐口湯,第一口感覺淡如開水,之後就麻辣攻心.大辣程度,勉何受到,起碼未辣到大腦麻痺.相信這個辣度,已經是小弟之極限,再上就受不到了.
配料中的魷魚鬚,每一條也如手指般粗,吃落爽口帶甜,當中亦夾著麻辣香,牛柏葉也爽口不齦,每次吃麻辣米線也差不多要竹笙,貪其索汁力強,入口如海綿,一咬就將所有麻辣湯的味道溢出.
事後麻辣產生的官能快感,搞到無須紅牛都為之一震.
吃開有條路,找天再去譚仔,說起已有很久沒有去,今次去要吃麻辣味道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