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6-02-28
4570 瀏覽
靜岡清水天婦羅店,萬里他鄉遇故知。 天涯海角:有一次與數位食友在附近的「一宝」進餐。離開的時候,偶然看見這一間「天海」。細看在門外的介紹,發現原來這店是由從靜岡來的夫婦所開辦的天婦羅店。由於太太是靜岡人,所以跟她說起這一間由她同鄉開設的天婦羅店她便一直躍躍欲試。嘗試訂了數次枱亦不成功。有一天,工作完畢後心血來潮打來訂枱,居然有位,於是便和太太立即一試這新店。店內光猛整潔,只有約八至十個位。格局和附近的一宝差不多。雖然店內有點油煙味,但由於我們坐門口位置,有鮮風吹入,所以可接受。從公司步行過來,已有一點上氣不接下氣,所以我先來一杯啤酒來定一定神。我太太則點了一杯「静岡割り」。這杯飲品是我在靜岡媽媽桑酒吧內的媽媽桑介紹我的。(那些媽媽桑酒吧是比較老少咸宜的。那些媽媽基本上是酒吧的女主理人,請勿誤會。)由於靜岡最出名的是綠茶,所以這杯飲品其實是燒酌混上靜岡抹茶加冰。我差不多飲完整罐啤酒,但靜岡割還未到。我們從遠處看見侍應們有點雞手鴨腳,可能因為太少人點這杯飲料,其中一位日本人經理似乎不太懂得調教這杯飲品。但我們見一位華人女侍應和日籍女經理(大廚的太太)則從旁指導,過了一會終於調起了。懷石:
萬里他鄉遇故知。
天涯海角:
有一次與數位食友在附近的「一宝」進餐。離開的時候,偶然看見這一間「天海」。細看在門外的介紹,發現原來這店是由從靜岡來的夫婦所開辦的天婦羅店。
由於太太是靜岡人,所以跟她說起這一間由她同鄉開設的天婦羅店她便一直躍躍欲試。嘗試訂了數次枱亦不成功。有一天,工作完畢後心血來潮打來訂枱,居然有位,於是便和太太立即一試這新店。
店內光猛整潔,只有約八至十個位。格局和附近的一宝差不多。雖然店內有點油煙味,但由於我們坐門口位置,有鮮風吹入,所以可接受。 從公司步行過來,已有一點上氣不接下氣,所以我先來一杯啤酒來定一定神。我太太則點了一杯「静岡割り」。
這杯飲品是我在靜岡媽媽桑酒吧內的媽媽桑介紹我的。(那些媽媽桑酒吧是比較老少咸宜的。那些媽媽基本上是酒吧的女主理人,請勿誤會。)由於靜岡最出名的是綠茶,所以這杯飲品其實是燒酌混上靜岡抹茶加冰。
我差不多飲完整罐啤酒,但靜岡割還未到。我們從遠處看見侍應們有點雞手鴨腳,可能因為太少人點這杯飲料,其中一位日本人經理似乎不太懂得調教這杯飲品。但我們見一位華人女侍應和日籍女經理(大廚的太太)則從旁指導,過了一會終於調起了。
71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店內只有一款天婦羅懷石套餐供應,隨着每天不同的食材而有所改變。最適合有選擇困難症的朋友。基本上一坐下店方只會問你人數,之後便立即開始製作套餐,連點餐的步驟都不需要。 第一味菜式是筍和海苔茶碗蒸:
93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7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三味:
另一度是三味前菜。分別為柔煮八爪魚,帆立真丈和莫久來。 所謂莫久來其實是海參的內臟。一般海鮮味很重,並不是人人能夠接受。這次的莫久來沒有任何腥味或很重的海水味,我覺得與靜岡割刂很配合。旁邊的樹枝是梅樹的樹枝,貫徹壞石料理對視覺藝術的重視。
帆立真丈是打碎了的帶子混合了洋蔥來製成類似魚餅的東西。在其他懷石料吃過用蝦做的真丈,但用帶子做的還是第一次見。老實說並沒有什麼帶子的鮮味,但口感挺有趣。
柔煮八爪魚反而帶點驚喜。八爪魚有嚼勁之餘又不會太韌。好像是經醬油和味醂醃的,很能帶出八爪魚的鮮味。配上蘿蔔蓉便成為一道很特別的前菜菜式。
刺身:
前菜之後有三點刺身。分別為三文魚,池魚和甜蝦。
73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所以我認識從靜岡一帶的朋友對海鮮的要求比很多在東京住的日本人要求更高。我太太便是其中一份子。她認為三款刺身都非常新鮮甜美,我亦認為相當美味。在灣仔的日本餐廳「納思比」亦是從靜岡來的。它的刺身雖然性價比低,但鮮度是不容置疑的。
值得一題的是這裏沒有酸汁提供。吃慣日本料理的朋友相信都會知道池魚一般都是要點有紅色蘿蔔蓉的酸汁來吃的,否則容易有點鐵腥味。但這裏提供的池魚確實不需要酸汁都已經非常美味,完全沒有任何腥味。店方看來對自己的刺身十分有信心。
雖然餐牌上寫的是三文魚刺身,但這似乎是赤身而不是三文魚刺身。無論如何,都是非常新鮮美味。
海鹽: 然後便到天婦羅的環節。在每位客人面前有三款鹽,分別為(由左至右)沖繩石垣島的「石垣之鹽」、瀨戶內海的「藻鹽」及靜岡縣伊豆的「戶田鹽」。
石垣之鹽口感和味道最為細膩,瀨戶內海的藻鹽確有點海水鮮味。而戶田鹽則最有鹹香的味道。
每款菜式點那一款鹽都隨個人喜好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規矩。如有特別的吃法,例如不需加任何調味料,或應點天婦羅豉油來吃的話,日本師傅會特別提醒客人。
大名:
菜式在製作精美的餐牌中一目暸然。印上的家紋便是屬於從靜岡出身的大名「德川家康」將軍。店方是專程去靜岡久能山一所寺院問准家紋持有人的同意才在店內採用的,真令人佩服! 首先是每人兩隻天婦羅大蝦。
4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5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跟着的便試兩個炸蝦頭,送酒一流。
4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5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松葉蟹腳同樣味道鮮美。肉質結實,只需要點一點鹽(我點是靜岡的戶田鹽)已能大大帶出鮮味。
值得一提的是,每道食物上桌之前,店方都會把墊底的吸油紙換掉,服務細心。
這之後是天婦羅露筍和天婦羅蓮藕。
4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6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當時店內只有另外兩個華人客人,一男一女,操流利廣東話。我見到一名身形較胖的男客人向侍應查問身世。問她是否香港人,又問她是否在香港出世或讀書。女侍應說她從四川來,約四至五年前來到香港開始工作。雖然我覺得這些問題有點突兀,但美食當前便不再作理會, 其間亦聽到他們催促侍應叫大廚趕快上菜。
經我不斷慫恿下,我太太終於向大廚和女經理講出她也是從靜岡縣來的同鄉。他們聽到之後非常高興,立即變得非常健談。他們提到以前在日本曾經營居酒屋,後來因為喜歡香港,所以決定來香港發展。他們現時仍現在嘗試適應香港的生活,他們只是來了約半年多一點。
日籍經理將他的名片派給我的太太,並送了幾包靜岡抹茶給我們。(提起派名片一事,這裏和一宝有明顯的分別。一宝的主廚關豐三郎先生只派名片給我,而沒有派給在場其他女士。在這裏,經理只派給我太太而不派給我... 果然親疏有別。)
我的太太亦請教了他們應用那一款酒來送天婦羅較好。他們介紹了其中一款靜岡出產的清酒。清酒的份量是一點八公升,我們兩人不能應付。但由於是同鄉的關係,店方容許我們已一合 (180ml),兩合的方式來點這裏的清酒。
這一「志太郎」的大吟釀味道有點木桶味,容易入口,喝後有一點餘韻。大廚強調這款清酒第二天不會有宿醉,我抱著懷疑的態度喝了。(我一向喝清酒有嚴重宿醉的問題, 但這次居然沒有!)
3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7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另一邊廂,那一男一女的客人不斷催促侍應叫大廚趕快把食物奉上。我看見女侍應從他們枱上清潔了一大對金黃色類似炸漿的物體,不知道那些是甚麼...
接着有大葉海膽和甘雕天婦羅:
70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8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這時候有另外一男一女進入餐廳。他們看似是「海歸」。他們似乎廣東話並不怎麼靈光,主要是用英文和一點點的廣東話。那男士非常努力用僅有的普通話與女侍應溝通。他們就好像非常欣賞當晚的食物,似乎吃得很開心。影相前亦先問準店方。
另一邊廂的男女客人則顯得相當不耐煩。他們連最後一兩味天婦羅茶漬飯及甜品都決定不要。期間我聽到那個男客人對女侍應說:「你知唔知道係北海道有一樣好出名的菜式叫大茶飯啊?」在旁的女士一邊陰陰嘴笑地偷笑。
女侍應在香港的時間不長,似乎不知道大茶飯其實是一俗語。她還非常誠懇地問那男客人:「係咩?原來有咁樣嘅菜式架。我都未聽過喎。」那男客人還繼續說:「係呀大茶飯好出名架。你得閑查吓啦。」這一切我一邊吃, 一邊看在眼裏。
接着是天婦羅舞茸,人參(即紅蘿蔔)和帶子:
5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4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3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最後可選天婦羅飯或天婦羅茶漬飯,太太選了飯,我則選了後者。靜岡駿河灣盛產櫻花蝦。櫻花蝦在香港已不算很新奇的事物,但一般吃到的都是像蝦米一般乾的櫻花蝦殼,基本上沒有什麼蝦肉或鮮味。
72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65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4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甜品的雪葩很特別。是用和果子的酥皮包着的。我覺得進食不太容易,普通用一個碗來承載便可以了。
49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總結:
食物方面,我覺得整體是很不錯的。我較喜歡一宝因為它的炸漿較為結實。但其實兩邊實力實在不相伯仲, 這裏的套餐還便宜一點。(每人$1300)
不用說, 太太當然是喜歡這裏。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
進食期間太太一直和她的同鄉談笑風生。氣氛相當融合。
那邊廂,那講廣東話的男女客人正埋單離去,埋單時再向女侍應說:「有機會去試吓大茶飯啦。」
...
最後, 我沉不住氣, 向那女侍應詢問那兩位客人是否熟客, 是什麼來頭。
她向我說他們是第一次來,原來是從廣州來的。
他們把所有天婦羅的炸漿拿走,原因是覺得太「熱氣」!!
嫌熱氣又來吃天婦羅,等於嫌熱氣把fish&chips炸魚的炸漿除去,或去扒房嫌太多肉類菜式一樣, 都是匪夷所思。
我向女侍應說大茶飯並不是一道菜色, 而是廣東俗語。
女侍應說她亦覺得有點奇怪,因她從來沒有聽過這一道菜色。雖然我覺得那男子是在羞辱她,但我說, 那名男子只是和她「開玩笑」...
這一餐對我而言, 最特別的不是食物, 而是我看到四種不同類型的人, 截然不同的用餐態度:
一邊廂, 有遇到同鄉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的日本人,他們不是「物離鄉貴,人離鄉賤」,而是物離鄉貴,人離鄉, 亦貴。
同時, 又有從外國回來, 但努力和中國人溝通的海外華僑。
另一邊廂則有同在異地他鄉,以冷言冷語侮辱自己中國人的中國人。
當然, 還有在冷眼旁觀,說三道四的香港人(即本人)。
難道中國的成語, 人離鄉賤, 只適用於中國人嗎?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酒後失言,就此收筆。
[第三百篇:完]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