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4-04
51 瀏覽
今年飲食界的頭號新聞,其中之一相信就是老店的結業潮了。曾打算光顧香港仔那魚蛋粉老店,剛好有兩位同事居於港島區多年,從對話之間雖沒有明示,其實潛台詞也是不言而喻 ---- 閣下如想撼頭埋牆,悉隨尊便。始終香港人有一種「追風」的習性,其實如所花的成本不高的話話,隨緣一試又是何妨?! 上週六於旺角看戲之後,途經同區的洗衣街時,另一間備受談論的平民扒房美而廉,已是近在眼前,由於時間正好是晚餐之前,用一個扒餐來作下午茶,想起來也是瘋狂,不太長的人龍,約花十餘分鐘之下,獨個下不多久已進入了內堂。環境完全是舊式的茶餐廳格局,地版所鋪上的是上世紀的紙皮石,眼下的客流也是不少,十個有九個之中,也是為這第一代的平民扒餐而來的;其實想深一層,香港這類的食肆也真比比皆是,如果不是舊區重建的大趨勢,再配合光榮結業的消息炒作,也未必出現這客似雲來的場面 。本身對味道也不存厚望,旨在懷緬一下舊式的平民豉油西餐,不求所謂的「正宗」,只要不過不失已可接受。午市的餐牌也有鐵板餐供應,約六十餘元已有交易,桌面備有糖鹽及一眾調味料,想起有人說過,一塊優質的牛扒,用上越少調味料,越能吃出真味。當天所點的是羅宋湯,期間聽到對面食
當天所點的是羅宋湯,期間聽到對面食客與侍者的對話:
侍應:「請問個扒要幾成熟?」
食客:「我唔食得生架,十成啦。」
侍應:「.........好,你話幾成就幾成,叫就得架啦!」
侍應:「請問要羅宋湯定海鮮湯?」
食客:「辣唔辣架?!」
侍應:「羅宋湯加了辣椒,點都有少少...........」
食客:(很緊張地)「我一D辣都唔受得架,要海鮮湯、海鮮湯。」 事實是當我喝了第一口後,感受到的只是一碗既不酸、又不辣,沒甚蔬菜味的紅色糊狀物而已。
論到談及主菜,一客五成的鐵板黑椒牛柳,因為多年沒有光顧,已不知演變至何等程度,載著醬汁的牛角碗沒有出現,全部由廚房淋後醬汁後再奉上桌前。可能是客流關係的緣故,眼看一些扒餐煙氣四喜,滋滋作響,另一些則是無煙無聲的出品,也真不幸,我眼前的牛柳正是後者。 那塊牛柳應該下了一點鬆肉粉,可幸不算太嚴重,鋸下去時候,既不過韌也不算太軟,還有微微粉紅色的狀況,是否呈現「半熟」則見仁見智了。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貨的質數,加上黑椒汁的味道過濃過搶,肉心淡如無味下,惟有加點喼汁作出「增鮮」,另外碟內的薯條是白烚的,這樣的出品也真食之無慾了。 餐湯與肉扒不如人意,但點了的食物,還是要繼續下去。加了五塊錢的紅豆冰,所用的紅豆尚算爽身,只是花奶的比例較多,味道也稍為甜了一點,加上所用的是冰廠的機製大粒冰塊,味道來說,不談也罷。
綜觀評價,這一餐既不「美」,也不「廉」,整體水準可不滿意,只是當一間不夠一個星期,就要光榮結業的老牌餐廳,還要垢病作甚麼。只是有點不吐不快,因根據公仔箱報導所言,這店號高峰時期,曾有逾十間分店,看今餐的表現,是因為無心戀戰,還是在這汱弱留強的飲食界中,這個水平的食品及服務,已不能令自己存活下去?!
後記:
看了電影桃姐,高手就是高手,沒有過份刻意的煽情,但觀看下還是有點淡淡的,有種戚戚然的感覺。亦帶出一種「在身邊時不曾珍惜,當失去時才懂記掛」的訊息,但這可是相處幾十年下來的主僕情,不是臨急臨忙,堆砌出來的「濫情」所比擬。一件東西是否值得保育,始終也要看它有否存活的價值,如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最後也難逃被離棄的厄運,現實可是頗為殘酷的。 雖然用橙與蘋果作比較不太公平,是日於同區吃了一碟乾炒牛河,未至於是上品,還是弄得有板有眼,鑊氣有一點,油份亦已算到最少,重要的是所用的牛片,質感不太韌之餘,還是嚐出一點肉味出來,「食雞有雞味」,已經是對口味的最低要求了,現今香港人對口味的要求及見識,也越趨多元化,單憑扺食夾大件,已不能取悅一眾食客的歡心矣。
陵之微調:C-
用餐於二零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下午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