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6-11-21
13 瀏覽
上次经过因为觉得太多人,所以转而去了隔壁的那家上海小馆,可原来人数真的是食肆的不二指标,疏落的环境换来了贵兼无味的菜肴。所以这一次立定心思要试人头涌涌的这间。虽然环境很挤逼,地面不甚干净,还要搭台,胜在一众伙计态度很好,街边小店,也算是如此了。门口一位阿婶现场制作鲜香热辣的粢饭,虽然感觉有些似早餐,我们两人也只管叫了一条(10),配咸豆浆(8),另外,男朋友仔点了一碗菜肉水饺面(28)。因为接下来要打波,不宜吃得太饱。健康起见,还有一碟白灼小棠菜(19,相比较而言,这个最贵,据说是有机蔬菜喔~)。咸豆浆内有虾米、碎豆花(???)、油炸鬼,不算太咸,也还香口,略觉油了些。面底很值得一赞,可惜怀疑火候不足,似乎不够熟。外加足料水饺四大只。哎呀已经没时间,索性将粢饭打包回家做明朝早餐罢了。p.s.见到同台的另外一位阿哥,独叫粢饭一条、豆沙窝饼一客(23),未及已风卷残云,水都不用一口,也是一个旁证,说明两者均糯软易嚼:)菜牌中还有无数菜饭与上海面的选择,留待下次吧:)
门口一位阿婶现场制作鲜香热辣的粢饭,虽然感觉有些似早餐,我们两人也只管叫了一条(10),配咸豆浆(8),另外,男朋友仔点了一碗菜肉水饺面(28)。因为接下来要打波,不宜吃得太饱。健康起见,还有一碟白灼小棠菜(19,相比较而言,这个最贵,据说是有机蔬菜喔~)。
咸豆浆内有虾米、碎豆花(???)、油炸鬼,不算太咸,也还香口,略觉油了些。面底很值得一赞,可惜怀疑火候不足,似乎不够熟。外加足料水饺四大只。哎呀已经没时间,索性将粢饭打包回家做明朝早餐罢了。
p.s.见到同台的另外一位阿哥,独叫粢饭一条、豆沙窝饼一客(23),未及已风卷残云,水都不用一口,也是一个旁证,说明两者均糯软易嚼:)
菜牌中还有无数菜饭与上海面的选择,留待下次吧:)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