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12-05
1578 瀏覽
與 "KS" 相約在中環,為免提著大包小包的她到處走動,在抵達像巷子的昭隆街內,我們決定停下腳步,在本立堂安頓下來。在本立堂的門口直望,眼前就是一個大大的水吧,又似是廚房的佈置,吧檯上放滿了即棄容器及餐具,而水吧旁邊則設有收銀。本立堂採自助購票形式,買票後找到位子坐下,再稍等片刻,食物便會送到。不過由於堂食座位有限,若獨個兒於繁忙時間到本立堂,可能會為購票與找位子傷腦筋。看著本立堂的餐單,有點迷茫,因為當中不單有中式的食品,亦有疑似日式、素菜系列、港式和西式的意粉等。當遇到看不透的事情時,唯有採取簡單的做法,就是選取餐單上印有推介的食品。對薑米欖菜炒飯的配搭,頗感新鮮。炒飯的口感不如平日的炒飯那般乾爽,略帶腍軟。令人驚喜的是薑米與欖菜的食味異常突出,而且也沒有互相掩蓋,反而是相輔相成。炒飯的調味也控制恰好,欖菜雖是濃味之食材,但味道完全沒有過鹹。"KS" 選了白豬扒。本立堂的餐單註明所提供的是 "高品質豬扒",相信這賣點最為吸引。白豬扒頗為厚身,在食材價格騰飛的年代,經常遇到的都是薄如紙張的豬扒,這份白豬扒才20大元,底部還盛有生椰菜,價格算是親民。豬扒表層煎得焦香,口感腍軟,富有彈性
對薑米欖菜炒飯的配搭,頗感新鮮。炒飯的口感不如平日的炒飯那般乾爽,略帶腍軟。令人驚喜的是薑米與欖菜的食味異常突出,而且也沒有互相掩蓋,反而是相輔相成。炒飯的調味也控制恰好,欖菜雖是濃味之食材,但味道完全沒有過鹹。
白豬扒頗為厚身,在食材價格騰飛的年代,經常遇到的都是薄如紙張的豬扒,這份白豬扒才20大元,底部還盛有生椰菜,價格算是親民。豬扒表層煎得焦香,口感腍軟,富有彈性與層次,質素果然不俗。面上的麻醬汁,富有日式風格,更為豬扒添上一份甜甜香香的味兒。我們連生椰菜也不放過,伴著麻醬同吃,味道清新。
接近中午一時,到本立堂購買外賣或堂食的客人愈來愈多,我們原本兩人的桌子也多了一位 OL 入座,她選了大花菇與白米飯,看著兩隻圓圓胖胖的厚花菇,頓時感覺到它的豐厚與彈性,引得我想咬它一口!
細看本立堂的餐單,發現充滿著不用特色煮意的食物,例如本立堂醬油尖椒、豬肉餃子湯、本立堂黑肉碎和金磚多士等,為中環沉悶的打工仔帶來新口味的速食,對本立堂的出發點表示欣賞!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