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7-11-05
34 瀏覽
好懷念以前香港仔舊大街, 有一檔擺街的麵檔。那個「以前」, 已經是十多年前, 那時沒有吃過九記、群記或安利, 不知道甚麼是崩砂腩坑腩或爽腩, 只知道深夜偷偷出街吃一碗牛腩河, 加入橙色的辣椒醬, 再來一碟油菜, 也不會理會吃消夜是否影響腸胃。時移勢易, 香港仔已經變了很多。不過, 像響噹噹的謝記魚蛋, 和「冇咁響噹噹」的南記粉麵, 仍然屹立不倒, 倒是值得慶賀的事。南記以前也像旺角街邊麵檔般, 儘管有一個小小的舖, 但「家徒四壁」, 只有若干摺摺, 在現在成都道98號巴士站的舖位經營。後來, 憑鴛鴦粉麵(魚蛋、牛丸加像鮮竹卷的春卷)做出口碑, 在銅鑼灣、中環、灣仔都開了分店, 在香港仔也有兩間。好記得中學時, 南記的老闆是我的鄰居, 碰到面都打聲招呼。而食lunch時, 常吃叉燒魚餃瀨, 拼命加冬菜和豆瓣醬, 吃完個口噴火, 便去便利店買雪條吃, 食辣的能力也是在當時開始修練而成。事隔多年, 吃的是它的鴛鴦瀨, 味道沒有差到, 豆瓣醬還是辣得過癮, 只是人面全非。
時移勢易, 香港仔已經變了很多。不過, 像響噹噹的謝記魚蛋, 和「冇咁響噹噹」的南記粉麵, 仍然屹立不倒, 倒是值得慶賀的事。
南記以前也像旺角街邊麵檔般, 儘管有一個小小的舖, 但「家徒四壁」, 只有若干摺摺, 在現在成都道98號巴士站的舖位經營。後來, 憑鴛鴦粉麵(魚蛋、牛丸加像鮮竹卷的春卷)做出口碑, 在銅鑼灣、中環、灣仔都開了分店, 在香港仔也有兩間。
好記得中學時, 南記的老闆是我的鄰居, 碰到面都打聲招呼。而食lunch時, 常吃叉燒魚餃瀨, 拼命加冬菜和豆瓣醬, 吃完個口噴火, 便去便利店買雪條吃, 食辣的能力也是在當時開始修練而成。事隔多年, 吃的是它的鴛鴦瀨, 味道沒有差到, 豆瓣醬還是辣得過癮, 只是人面全非。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