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43
42
等級3
88
5
2007-05-01 4 瀏覽
華姐清湯腩的開飯介紹說:“2004年離開大利後自立門戶開華姐清湯腩。兩店俱稱雖然兩店開在隔鄰,但兩姊弟各有各做,並無競爭云云”不論華姐為何自立門戶,這個‘分拆’的動作,現在已經三年多,人們還在談論,已廣收宣傳之效。雖然不知道兩間鋪的親疏關係,但從經營角度看,大利與華姐是合作多,競爭少。起碼,在定價定位上,大利與華姐是合作無間。正所謂,做生意要成行成市,不怕鋪多,只怕人流不夠頻。這個‘分拆’實質擴大了食客容量一倍,然而,宣傳加埋明星效應,現在經常來這兩家清湯腩鋪的人客,多了不止一倍。價格更加企硬,可懶理附近共三間釗記和新釗記的大大腕的原汁牛腩面的威脅。這也間接帶旺了天后區成為了近年新興的食街,食客從各方過來,搞到晚飯時候,很多時都很多車,在附近非法泊位。上篇說到,在華姐吃了一碗牛腩面,不夠飽,再來大利吃多碗。下午三時,在大利坐了六七台人客,比隔鄰華姐熱鬧。店鋪內的感覺大利與華姐很相近,賣差不多同樣的東西,用差不多的膠面木台椅,筷子也是放在筷子桶內。驟眼看餐牌,同樣都是‘可樂’集團的紅白過膠卡紙,相同的東西,賣的價錢也一樣。這兩家店鋪的經營手法方法感覺完全一樣。先比較乾淨程度,大利的筷子匙
更多
華姐清湯腩的開飯介紹說:“2004年離開大利後自立門戶開華姐清湯腩。兩店俱稱雖然兩店開在隔鄰,但兩姊弟各有各做,並無競爭云云”

不論華姐為何自立門戶,這個‘分拆’的動作,現在已經三年多,人們還在談論,已廣收宣傳之效。雖然不知道兩間鋪的親疏關係,但從經營角度看,大利與華姐是合作多,競爭少。起碼,在定價定位上,大利與華姐是合作無間。正所謂,做生意要成行成市,不怕鋪多,只怕人流不夠頻。這個‘分拆’實質擴大了食客容量一倍,然而,宣傳加埋明星效應,現在經常來這兩家清湯腩鋪的人客,多了不止一倍。價格更加企硬,可懶理附近共三間釗記和新釗記的大大腕的原汁牛腩面的威脅。這也間接帶旺了天后區成為了近年新興的食街,食客從各方過來,搞到晚飯時候,很多時都很多車,在附近非法泊位。

上篇說到,在華姐吃了一碗牛腩面,不夠飽,再來大利吃多碗。

下午三時,在大利坐了六七台人客,比隔鄰華姐熱鬧。店鋪內的感覺大利與華姐很相近,賣差不多同樣的東西,用差不多的膠面木台椅,筷子也是放在筷子桶內。驟眼看餐牌,同樣都是‘可樂’集團的紅白過膠卡紙,相同的東西,賣的價錢也一樣。這兩家店鋪的經營手法方法感覺完全一樣。

先比較乾淨程度,大利的筷子匙羹洗得乾淨,沒有油面(相對華姐還有一點殘留),臺面抹得剩下較少油蹟。大利先勝半個馬鼻。

如計劃,要了一碗牛腩面,然後仔細看看有什麼分別。第一感覺也是大利較好:燙熱的湯,牛腩鋪蓋了碗上。嘗一口清湯,是較華姐多了一點兒甜味,鹹味跟湯底的味則相若,甜DD是口味問題,差別其實不大,論湯底這輪不分勝負。面底也是非常相近,察覺不到有什麼分別。最後主角牛腩,味道其實分別也不大,也引證了華姐已得大利真傳,大利用什麼,華姐也一樣。不同的就是火候,也可說是質量控制,剛在隔鄰吃的,就是欠了一點點的烹調時間。在大利的牛腩,爽得來不嗤牙,淋得來也有“趙”頭,不可多得。而且分量適中,薄薄的七八塊鋪蓋了碗面,放得見到切紋也美麗,相對華姐放得求其,大利這輪在牛腩的細微處贏一個馬位。
1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人均消費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