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6-16
1364 瀏覽
早已聽聞「菠蘿牛」,見今日報紙有介紹,lunch time立即去買個試試。玻璃櫃裡面的「菠蘿牛」疊埋一齊,賣相漂亮;望望價錢,嘩,$16/件,麵包來講完全是高檔消費。抱著一試心態,惟有奉上銀両...離開玻璃櫃,單一件的「菠蘿牛」賣相並不討好,主因面層的「菠蘿」似岩石的表層,沒有了牛角包脹卜卜的外型,有點趕客。第一啖咬落去「菠蘿牛」,的確卜卜脆,似食緊菠蘿包的感覺;加上內𥚃牛角包的質地,可謂外脆內軟。但... 牛角包那種烘燶的味道實在太強烈,與「菠蘿」表層的甜格格不入。另一方面,雖然「菠蘿」表層夠脆,但口感完全蓋過了牛角包的層次感。應該話,得個「脆」字,兩者根本不夾。「菠蘿包」始終是香港十分地道的食品,求其cross-over只會適得其反,勉強無幸福。這個包最詭異反而是個英文名字:「Ball Law Cowssant」-「Ball Law」直譯無問題,但後面夾硬加個字典都無的「Cowssant」想點?!要不直譯「菠蘿牛」三個字,又或者索性整個自創字,現在一半一半,好核突。
玻璃櫃裡面的「菠蘿牛」疊埋一齊,賣相漂亮;望望價錢,嘩,$16/件,麵包來講完全是高檔消費。抱著一試心態,惟有奉上銀両...
離開玻璃櫃,單一件的「菠蘿牛」賣相並不討好,主因面層的「菠蘿」似岩石的表層,沒有了牛角包脹卜卜的外型,有點趕客。
第一啖咬落去「菠蘿牛」,的確卜卜脆,似食緊菠蘿包的感覺;加上內𥚃牛角包的質地,可謂外脆內軟。但... 牛角包那種烘燶的味道實在太強烈,與「菠蘿」表層的甜格格不入。另一方面,雖然「菠蘿」表層夠脆,但口感完全蓋過了牛角包的層次感。
應該話,得個「脆」字,兩者根本不夾。
「菠蘿包」始終是香港十分地道的食品,求其cross-over只會適得其反,勉強無幸福。
這個包最詭異反而是個英文名字:「Ball Law Cowssant」-「Ball Law」直譯無問題,但後面夾硬加個字典都無的「Cowssant」想點?!要不直譯「菠蘿牛」三個字,又或者索性整個自創字,現在一半一半,好核突。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