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03-08
7545 瀏覽
昨天在銅鑼灣看見一間新的鮨店,店面簡約。 一張門幡在風中飛舞, 和鮨角有點相似, 心想: 今晚就來試試看。 拿起電話訂座,電話另一邊傳來一把一聽就知是日本人在說廣東話的腔調, 我想,這日本人的廣東話好生厲害; 一定在香港居住了很久。 和他談了一會,最後訂了晚上7點正。是夜.... 準時 .... 我拉開了這鮨店的木門: 植原 板さん達步入餐房, 燈光把一張弧形的壽司吧檯照得發亮, 一位身穿傳統和服的女侍應 (我相信是日本人) 帶領我們入座。 這個壽司吧可坐8人, 還有一張小小的正方枱。 和師父們攀談了一會, 原本今天接電話的是植原 さん。 "他以前在cwb 鮨廣掌廚, 現在自立門戶了"。 另一位來自 鮨佐瀬 的 Kenji さん告訴我。其間, 侍應禮貌地奉上 wine list, 一看之下, 發現有賣日本古酒。 所謂古酒,是指釀成酒後會被放上一段頗長的時間,讓酒更成熟、味道更純厚。 今晚的古酒是9年陳的梅酒。 酒的顏色比一般梅酒深,酒味濃郁,如果大家不知道喝什麼的話,大可試試這裡的古酒。壽司いろいろ 今晚吃了 27 貫。 這裡的酢飯也用上了赤酢, 品質中規中矩
板さん達 步入餐房, 燈光把一張弧形的 壽司吧檯照得發亮, 一位身穿傳統和服的女侍應 (我相信是日本人) 帶領我們入座。 這個壽司吧可坐8人, 還有一張小小的正方枱。 和師父們攀談了一會, 原本今天接電話的是植原 さん。 "他以前在cwb 鮨廣掌廚, 現在自立門戶了"。 另一位來自 鮨佐瀬 的 Kenji さん告訴我。
其間, 侍應禮貌地奉上 wine list, 一看之下, 發現有賣日本古酒。 所謂古酒,是指釀成酒後會被放上一段頗長的時間,讓酒更成熟、味道更純厚。 今晚的古酒是9年陳的梅酒。 酒的顏色比一般梅酒深,酒味濃郁,如果大家不知道喝什麼的話,大可試試這裡的古酒。
壽司いろいろ 今晚吃了 27 貫。 這裡的酢飯也用上了赤酢, 品質中規中矩等, 但亦有其獨到之處。
大多數鮨店為壽司抺上醬油時都會用醬油掃, 但這裡, 有些壽司是用噴壺的。 好處是, 噴壺可平均地在壽司表面薄薄的噴上一層醬油, 不會像用掃般掃上過多醬油而影響味道。
此外, 師父對每件壽司的味道亦講究。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是愛魚女壽司。 在清淡的白身魚肉上加上一撮櫻花花瓣漬, 味道微咸有花香, 顏色配搭亦十分好看。
從細節上可看到出這鮨店對待食物的態度和處理的手法可算是一絲不苛的。
如我上一段說的, 整體味道中規中矩,如一定要選出最好吃的,我會選以下幾件:
鰺 在我以前的文章 [鮪 . 全席] 內說過,有些魚必須經過熟成,魚本身的味道才會釋放出來。 這時候,魚味更濃,肉質更軟。 今晚的鰺頗肥美, 相信不是今天的魚貨, 但味道卻可以肯定的。 肉質柔軟非常, 魚油豐富,加上羌蔥茸提味… 好味。
鰯 鰯,沙甸魚是也。 這件 壽司用上半邊沙甸魚來握製,份量大,魚味濃郁不用說。Kenji さん 還很有 heart 地切成兩份,方便食客食用,可見其職人之心。
鰊 (にしん) 鰊, 香港人叫希靈魚,其實是把英文 Herring 直譯過來罷了。 在香港一般吃到的都是冷藏的, 加工過的,又把其黃色的魚卵 (日文稱: 数の子) 和魚肉壓成一塊,用鹽和酢來調味。 這樣的希靈魚,我吃過一次而爾。 今晚的鰊叫春鰊,故名思義,是春季捕獲的。 體內沒有魚卵,也沒有多餘的油脂, 有的是年青的味道, 清爽的口感。 鰊這種魚全身佈滿細骨, 清除它們要非常細心, 否則一吃到細骨, 保證你只能全部吐出來。
さめの軟骨 さめ, 鯊魚也。 這件是鯊魚軟骨 壽司, 把鯊魚軟骨切得細碎後再混合飛魚子,塩和酒調味。 其實軟骨是完全沒有味道的,咸香的味道是塩和酒的考妙調配。 這壽司嘴嚼時是有點費力,但也不失為一個新奇的經驗。
椰子奶凍 今晚的 甜品是紅豆椰子奶凍。 紅豆藏在奶凍的底部, 吃的時候記得從底部開始, 把紅豆、奶凍和綠茶粉一起吃到口中。 你會嚐試到紅豆的甜和綠茶的苦十分配合。 加上奶凍的滑和淡淡的椰香, 的確好味。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