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5-01-02
12415 瀏覽
有朋友問我有否來過這裡, 我告訴了他一段奇緣…三年前一個晚上, 我獨個兒在天后區找吃, 當晚 8 時許, 我第一次踏足 鮨處光。 拉開大門, 對迎來的侍應說 : ” 我只一人, 只想坐壽司 counter , 有位置嗎?” 侍應搖搖頭, 我卻點點頭, 帶上了門。 抬頭望天, 附近有什麼鮨店呢? 我想。 對了! 還有 … 但不知道有沒有位置。 走著走著, 便來到了這裡。 拉開木門, 對迎來的侍應說了同樣的要求後, 她搖搖頭, 我又點點頭, 關上了門。 抬頭望天, 又問自己一次, 附近還有什麼鮨店呢? 對了! 還有那裡, 如再沒有位置, 今晚就宣告和壽司無緣。 最後, 就在該晚, 我認識了 天膳 的 文師父。 至於這裡, 算是來過沒吃過。朋友希望我來試看看, 給一些意見。 ” 你又不是店主, 你要什麼意見? ” 我好奇地問道。 朋友解說他現在常光顧這裡, 但他看 openrice 其他有在這裡用膳過的食家所給的評語, 竟然南轅北轍, 各走兩極。 有大讚, 也有狠批, 所以他想知道我的看法云云。 我苦笑着告訴他說: ” 喜不喜歡純屬主觀意見, 所謂 : 鹹魚
三年前一個晚上, 我獨個兒在天后區找吃, 當晚 8 時許, 我第一次踏足 鮨處光。 拉開大門, 對迎來的侍應說 : ” 我只一人, 只想坐壽司 counter , 有位置嗎?” 侍應搖搖頭, 我卻點點頭, 帶上了門。 抬頭望天, 附近有什麼鮨店呢? 我想。 對了! 還有 … 但不知道有沒有位置。 走著走著, 便來到了這裡。 拉開木門, 對迎來的侍應說了同樣的要求後, 她搖搖頭, 我又點點頭, 關上了門。 抬頭望天, 又問自己一次, 附近還有什麼鮨店呢? 對了! 還有那裡, 如再沒有位置, 今晚就宣告和壽司無緣。 最後, 就在該晚, 我認識了 天膳 的 文師父。 至於這裡, 算是來過沒吃過。
朋友希望我來試看看, 給一些意見。 ” 你又不是店主, 你要什麼意見? ” 我好奇地問道。 朋友解說他現在常光顧這裡, 但他看 openrice 其他有在這裡用膳過的食家所給的評語, 竟然南轅北轍, 各走兩極。 有大讚, 也有狠批, 所以他想知道我的看法云云。 我苦笑着告訴他說: ” 喜不喜歡純屬主觀意見, 所謂 : 鹹魚青菜, 各有喜愛。” 朋友無奈, 卻觸動了我的好奇心。
我拜讀了曾光顧過這店的人留下的所有食評 (共40 篇), 並作出一個小小的統計, 結果如下:
Lunch
好評: 13 壞評: 7
Dinner
好評: 8 壞評: 12
從統計數字來看, 來這裡吃 lunch 是好的, 但 dinner 就不大行了。 奇怪的是, 在一般情況下, 晚上的魚貨會較新鮮, lunch 大都甪昨日餘下的 ( 這大概不算是什麼秘密 )。 難道這裡的餘貨比新鮮貨更好吃? 心裡浮現了幾個會出現這種怪現象的可能性答案。 為滿足一己之好奇心, 我決定前來一試。 知道這裡的壽司 counter 席位不多, 所以我早在一天前已訂坐。 問明大師父姓名, 並指定由他為我握壽司 ...
今晚, 準時 19:30, 我來到了這裡: 鮨辰
侍應遞上 wine menu 後一直在旁待著。 我看過 wine list 後和太座討論了一會, 決定不喝酒, 便回頭告之那個靜靜待著的侍應 ; 說我們不想喝酒, 請她給我們兩杯茶。 怎知那位侍應從我們後面用稍為大的聲音告之料理場內的師父們 : ” 他們不喝酒! ” 更料不到師父回應說 : ” 吓?! 不喝酒 ?! ” 之後喃喃自語, 聲音弱不可聞。
....
席
...
…
今晚合共吃了 32 貫。 雖然全部壽司均由大師父所握, 但可分為三個階段 : 劣等、 一般、 正常。
寿司 いろいろ (劣等)
這十件壽司, 正正是最初的十件,從第一件的 縞鰺、第二件的 鰤、第三件的 魬, 都有一個共同點 : 形狀非常差。 本人喜愛壽司, 拍照也會尋找壽司最美的角度, 不想拍出羞態壽司, 所以從相片可能看不太出來。 這三件壽司, 不但沒有正常壽司的什麼橋形 、 扇形 ; 壽司放下我的碟子上時, 其形態像一隻蟄伏的蟑螂。 大師父粗切劣握, 力度過大, 不但破壞壽司的外型, 連魚料下面的酢飯也給按斷。第二件的 鰤, 酢飯被握到從魚料下擠出來, 拿起時酢飯斷裂。 第四件的 北寄貝, 貝肉冰冷, 酢飯太結實, 口感如嚼橡膠。 第五件 秋刀魚, 在十件劣品中算最不劣的了, 只能說這條秋刀太細小, 肥美不夠。 第六件的金目鯛, 魚肉和其紅色的薄得像紙一般的魚皮其實是分離的, 但因拍照會不好看, 所以我把魚皮放到正確位置後再貼回去罷了。 第七件的 毛蟹 壽司和第九件的 炙りトロ, 都是因魚料不夠大, 所以只能以酢飯遷就, 把壽司稍稍握成圓形 (毛蟹 壽司不明顯, 但 炙りトロ 明顯像個小球)。 第八件的 牡丹蝦, 有蝦卵卻沒有充分利用 ( 原因可能是取下蝦卵費時, 不如不用) 。 這其實也可以, 但蝦卵卻還黏了一些有蝦肉上, 顯得十分不整潔。 最後, 第十件的 生鯖, 和 秋刀魚 般, 沒有特別問題, 只是酢飯太結實, 口感不佳。
吃過這十件壽司後, 我的經驗告訴我, 大師父對我們機械式的握著, 壽司裡沒有感情, 也沒有想食客嚐到美味的意圖, 只希望盡快填飽我們。 像我們這些只吃壽司, 不喝酒 、 不吃刺身的食客, 在壽司 counter 佔一席位可能是最不符合經濟效益的 ( 相比起喝酒和切生魚片, 壽司又要切 、又要握、 又要塗調味, 又最賣不起價錢)。 所以大師父明知我們吃 Omakase , 卻有意圖地在我們面前逐件逐件記錄, 希望我們自覺不好意思, 結賬離開。 在我以小人之心, 度大師父之腹的同時, 大師父問我們味道如果, 夠了嗎? 我回答道 : ” 普通, 有特別一點的嗎?” 大師父目無表情, 說道 : ” sujiko 要吃嗎? ” 我點點頭。 大師父轉身去取的同時, 太座聽見他和二師父說 : ” 他們說普通! ” 之後二師父擺出一個不屑的表情, 口中再度喃喃自語起來。
…
筋子寿司
…
寿司 いろいろ (一般)
大師父本來每放下一件壽司, 他都會說出其名字。 後來見我居然每一件都認識, 漸漸也不說了。 吃完濃味的穴子魚後, 大師父和我們攀談起來。 我居然還被他稱讚很懂得吃。 他也不問我們夠不夠, 看見凍櫃有 帆立貝, 隨手撿起, 又握了出來。 我注意到他還在貝肉和酢飯間放入一張海苔。( 其實這是一個老派的握法, 大家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原因是貝肉水份多, 不易和酢飯黏住, 用手拿起, 貝肉易掉落。 但在中間挾上海苔, 海苔遇水軟化, 產生黏性, 把分離的問題解決 ) 但在 穴子魚 後出這道 帆立貝, 根本嚐不出味道。 下兩件是濃味的 鮪, 緊隨的又是淡味的 皮剥 (剝皮魚)。 一不離二 、 也不離三, 又來味濃的 赤身 和 鰺, 最後是味道清淡的 海松貝。 大師父一直握, 手到拿來, 壓根兒沒有考慮食客的感受。 還有, 魚料握壞了也照樣奉上 (鮪大トロ 因握製時用力過度而斷裂), 見微知著, 看來大師父是個不修邊幅的人。
…
赤貝 . ひも
太座問 : 有沒有 ひも? ( ひも = 紐 ; 其介紹可參考我之前的食評 : 幸せお寿司)
大師父說 : ” 赤貝 ひも 嗎? 有呀! ”
” 我倆每人一件吧, 麻煩你!” 我插口道。
” 要怎麼吃? ” 大師父問。
” 請把它做成壽司。 ” 我道。
” 吓! 做壽司? 不! 就這樣吃吧! ” 大師父緊張地說。
不等我們回應, 大師父連忙取出兩條 ひも, 往碟上一放,說道 : ” 這樣吃, 好吃呀! ” 我和太座目瞪口呆, 我心想 : 用 ひも 來做壽司是頗考手藝的, 如何把兩條長長的肌肉盤在一起, 繼而握成壽司, 可看出師父的能耐。 怎知大師父連這樣也覺得麻煩, 切也不切, 深色的血跡也不抹掉, 直接放在我碟上。 令我登時苦笑, 繼而絕倒。
…
寿司 いろいろ (正常)
…
甘海老寿司
...
梅しそきゅうり卷
太座問, 為什麼大師父非要我們吃手卷不可? 難道真的好吃一點嗎? 我幽幽的吐出一個字 : 懶。
題外話/補充資料:
鮨辰給我的印象是負面的, 而且, 這裡的商業味很重。 從開始的 ” 坐 counter 竟然不喝酒 ”, ” 坐 counter 竟然不吃刺身 ”, 到後來的 ” 夠了嗎? 夠了嗎? " ... 師父們都有意識地給客人壓力。 如客人真的像我那般不識相且厚臉皮的話, 師父們就會選擇一些較平宜的魚料, 隨便握一些劣質壽司出來, 你可以不歡而去, 反正你也不是他們的目標客戶, 你選擇她之餘, 她也會選擇你。 一旦師父們覺得你是 ” 可培養 ” 的話, 他的出品也有所不同。 所以, 在 40 個食評裡, 批評的大都是初次光顧, 稱讚的多半是熟客。
鮨店也是一門生意, 當然可以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 : 用較低的成本做出產品, 以高價賣出, 是獲利的主要因素。 而且這裡的坐位不多, 要賺更多的話, 要不就是每晚多做幾輪客人, 要不就是賣多些高利潤的貨品 , 如果能用上最少的人力就最理想了。 此外, 商品亦要針對不同的客戶羣來作調整 : 如客戶是要求質量形, 商品需偏重於品質。 經仔細分析後,如客戶是著重於數量 / 價錢的話, 品質亦可相應地作出調配。 資源是有限的,配對得宜才可得出最大利潤 …
對我來說, 吃壽司是一種以食品作媒界的文化交流。 食客能透過和師父的互動來彼此了解認識, 師父所製作的壽司絕對會反映其內心性格 、對客人的用心度 和 對工作的熱誠度。 如果泯滅了希望食客能吃得滿意的修業之心, 只剩下商業決定的話, 我覺得去吃迴轉壽司足爾。 最起碼, 迴轉壽司不會因你只吃數件最便宜的壽司, 不喝酒, 也不吃剌身, 而改變其品質。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