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11-17
25 瀏覽
唐餅總是很容易跟「老土」扯上關係, 靈活不大, 變化不多, 直至古法烘焙的出現, 將新舊交融, 努力研製出成果, 添加一些新元素, 意念創新卻沒不倫不類, 頓時又有回了生氣。 包裝方面同樣不馬虎, 滿有想頭, 特意找人設計禮盒, 新穎卻仍保留中式的典雅之風, 華貴不失派頭, 用上獨立包裝, 撇開環保因素不說, 與人同享細味, 將幸福傳給人家, 挺細心的。某日接到店家的相邀, 才得知荃新天地的總店以外, 版圖亦已於個多月前擴至九龍區了, 選址尖沙咀中心點的isquare, 盡佔地利和人和之利, 終於找了個週末去試試看, 八卦一番。 位置也算好找, 就在UA戲院的旁邊, 有一定的人流。 門面簡潔, 採開放式的格局, 「歡迎試食」之聲不絕於耳, 氣氛不拘束, 沒半點壓迫感。跟老闆Eric表明來意, 不客氣地走近貨架, 逐一認識產品, 慢慢拍個照, 期間熱情的他不斷遞上試食裝, 甫談起生意便眉飛色舞, 十分開懷。 打聽到開店的背後有個小故事, 某次無心的海鮮之行, 跟經驗老到的製餅師傳相熟起來, 並得到對方的相助, 成了店的顧問, 研製出純正的味道來。 用料以致做餅的功序嚴守一套法則, 不含防
另一邊箱的黑及白芝麻批乃杏仁批的變奏, 餅身基本上一樣, 只是面層的杏仁片改成粒粒芝麻, 沒想到口感原來有些差別, 相比下不太鬆脆, 較挺實, 層次依然分明, 個人覺得白芝麻味道較出眾, 烘後香氣跑了出來, 感覺較清, 而黑芝麻批表現還屬正常。 初聽見新出的叉燒批, 已覺很有新鮮感, 外樣跟鮑魚酥相像, 酥皮層層相間, 跟淡啡色的素餡不能分開, 很是合襯, 酥皮出奇地脆口, 密度相當高, 鬆化感卻不減, 所用的醬料十分惹味, 甜咸交錯, 沒半點古怪, 為新而新之感, 可說是個蠻大的驚喜。 嚐過多個大大小小的品牌, 港式或是正宗台味, 心中自有一套美味的準則。 這次巧合地得到試味的機會, 鳳梨酥($52)每盒8件, 四四方方的造型, 功整好看。 皮可以以薄來形容, 然而不太均勻, 鎖得不夠緊, 算不上香酥, 偏濕了一點, 帶陣陣油香, 內餡以糖冬瓜混過鳳梨茸, 果香清而不膩, 唯有點黏牙, 還是未能動搖心中最愛之位。 黑白芝麻酥($46)的禮盒充滿酷味, 灰黑的用色多添幾分型格, 酥餅飽滿且脹卜卜, 兩口的大小, 一黑一白的芝麻滿佈餅面, 質感對辦, 輕咬一口, 先是挺實, 繼而感受到一份鬆脆, 卻不會乾得將喉封著, 在口中慢慢軟化, 不帶油益味, 芝麻香四溢, 香酥甜美, 是個人的心水推介。 老公餅($64)可算是嶄新的嘗試, 將罐頭咸牛肉混進去, 平時接觸最多的只是蛋牛治, 沒想到竟可當成甜餅的餡料, 這完全激發我的好奇心, 生了一點期待, 雖然心裡想試的是它的情人豆沙老婆餅……嘻嘻!
個子約是常見的三分二, 的骰可愛, 只因是現成的關係, 很難奢望外皮會鬆化, 然而層次感不紊亂, 每層間來得緊密但不死實, 薄皮將柔軟的餡封著, 甜中多份咸香, 帶微黏, 煙韌軟糯, 間中咬到粒粒的果子仁之類, 口感豐富, 滲出陣陣的咸影, 因牛味不太重, 還未算難以接受, 偶爾試一下新口味也沒不妥。 椰絲鳳凰卷($42)以人手製作, 不像機製的呆版實身, 餅皮均勻薄身, 經過多重的卷摺, 盡見誠意, 脆度真的很讚, 不易乾涸, 只嫌蛋香偏淡, 是少點的不足, 藏著甜蜜的椰絲、芝麻、砂糖, 甜度刻意的調教過, 顧及到健康的追求。 杏仁餅($59)一直是澳門餅家的專利, 成了「過大海」的熱賣手信, 經古法的打造下, 在港自設的廠房下嚴控生產, 餅身不大, 卻清晰地印有杏仁兩個大字, 紋路細緻, 入口偏實, 要咬開得費點牙力, 綠豆粉味較突出, 香濃味美, 混雜杏仁碎粒, 那陣果仁香久留在口中不散, 質素不俗啊! 還記得小時侯很愛吃馬仔, 為那香甜的麥芽糖而著迷, 這包黑糖馬仔($16)謹守低糖的法則, 糖漿份量恰到好處, 像麥芽糖的濃甜膩感, 散發黑糖的幽香, 只見指頭上沒油令令的, 油炸的功夫該不俗, 溫度掌握很好, 剛至鬆化黏糯, 沒黏牙的弊病, 不消一會已跟家人清掉一整包了。
每個地方總有值得人談論的代表食品, 香港的話, 可會是蛋撻、奶茶、蛋球、老婆餅……?但真正可存放的手信, 很多時只會想起另一家知名的中式餅店, 如今再多一份子加入戰團, 相信憑著背後的創意和用心, 那份的拼勁, 又能闖出一片天。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