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8-02
1872 瀏覽
之前跟朋友去西營盤周記吃傳統點心時,就有朋友推薦香港大學、西營盤附近還有間麥明記雲吞麵可以去試試,説比中環馳名的麥奀記好。雲吞麵及車仔麵應該是香港人最熟悉的日常麵食,興起於香港經濟尚未全面起飛的五0年代,當年都是以大排檔、小販模式經營,只是隨著社會變遷,大排檔早已成為歷史,而車仔麵也再沒有車仔,幸好,這些美好的食物滋味都有被保留,直至今日仍深得人心。但光是一碗雲吞麵,香港就有多家知名店家如:何洪記、正斗、麥奀記....都說自己有獨到之處,但到底哪一家才是正統?又各有何獨到之處?....就是道不盡說不完了。2009-2012曾經連續4年被米芝蓮推介的麥明記在文宣上寫著,第一代麥煥池1923年以池記為名在廣州開業,第二代麥奀戰後移居香港1968年在中環大排檔繼續營業,到了第三代則分別由長子的忠記、次子麥明記及三女婿的麥奀記繼承衣缽,那天去的是西營盤的麥明記,店門前寫著天后新店已開張,歡迎舊雨新知繼續光臨。麥明記鋪頭不算太大,但非常乾淨,難得的是,在香港少有食肆那麼安靜的,居然沒有人大聲喧嘩,大家都專心品嚐自己面前的食物。西營盤的麥明記食物種類簡單,天后則多了碟頭飯,一直覺得一家好餐廳應貴精
雲吞麵及車仔麵應該是香港人最熟悉的日常麵食,興起於香港經濟尚未全面起飛的五0年代,當年都是以大排檔、小販模式經營,只是隨著社會變遷,大排檔早已成為歷史,而車仔麵也再沒有車仔,幸好,這些美好的食物滋味都有被保留,直至今日仍深得人心。
但光是一碗雲吞麵,香港就有多家知名店家如:何洪記、正斗、麥奀記....都說自己有獨到之處,但到底哪一家才是正統?又各有何獨到之處?....就是道不盡說不完了。
2009-2012曾經連續4年被米芝蓮推介的麥明記在文宣上寫著,第一代麥煥池1923年以池記為名在廣州開業,第二代麥奀戰後移居香港1968年在中環大排檔繼續營業,到了第三代則分別由長子的忠記、次子麥明記及三女婿的麥奀記繼承衣缽,那天去的是西營盤的麥明記,店門前寫著天后新店已開張,歡迎舊雨新知繼續光臨。
西營盤的麥明記食物種類簡單,天后則多了碟頭飯,一直覺得一家好餐廳應貴精不貴多,專注於自己擅長的事物精益求精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香港人慣稱細蓉的雲吞麵,傳統上其實有一定的講究,譬如一定是雲吞放底,麵放上層,再撒蔥花。港式雲吞雖然與北方的餛飩相似,但內容實則不同,有謂"無蝦不成話",香港人特別在意蝦的Q彈口感與鮮度,而一碗上乘的雲吞麵,除了雲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澤之外,麵條和湯底也很講究,香港(或說廣東)特有的蛋麵(鹼水面)的麵條要有蛋香,爽滑彈牙,更要色澤鮮明;通常以大地魚乾、蝦子、蝦殼、豬骨、大豆芽等熬製的湯底則必須澄清透澈,鮮香撲鼻,藉以突顯雲吞和麵條的色澤與口感。
雲吞麵其實可以選湯麵或撈麵(通常會附上一小碗湯),配上油菜或炸魚皮,真是無比的享受,香港人說的"嘆世界"大概也就是這意思了。
以前一直認為香港麵的湯底不適合拿來喝,只是用來烘托味道的,像麥奀記雲吞麵的湯,雖然濃郁,但其實有點鹹,所以不太適合拿來喝。這次品嚐了一下麥明記的湯,咦,不會鹹欸,真的有澄清透徹鮮香撲鼻的感覺,上面還飄了些許韭黃,居然喝光光。但後來有朋友吃過天后麥明記的雲吞麵,則認為湯頭沒有西營盤店濃郁,淡了些。
而麵本身則軟硬適中,曾有嫁到香港的朋友非常不習慣香港的鹼水麵,認為它跟從小在台灣吃慣的陽春麵、油麵,或是北方傳來的手工家常麵、刀削麵,甚至是日本的烏龍麵(烏東)相較,香港的鹼水麵都硬硬的不好吃,或許下次應該跟她推薦麥明記的麵,食得過喔!
嫡傳雲吞麵
$35
16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鮮蝦雲吞撈麵
$49
134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鹹肉粽雖然也有粽葉及米香,但整體說來,我覺得灣仔靠得住靚粥的鹹肉粽更為好吃,裡面的綠豆餡較多,鹹肉較大塊也較入味,麥明記在粽子類有改善空間。
皮蛋瘦肉粥
$35
12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鹹肉粽
$26
199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朋友後來在天后店,還品嚐了炸醬麵,認為有小時候的味道及口感,奶茶也非常順口,十分推薦。
或許下次也可以再跟他去天后店品嚐不同麥明記的傳統好滋味!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