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4-15
66 瀏覽
還記得很多年前,和民初打入香港的巿場之時,以日式居酒屋的方式營運,食物烹調有度,味道不錯。 但香港卻難以接受以小吃為主,佐酒為樂的飲食文化,和民集團最終也開拓了一個新的品牌 – 和亭也。 最初以後二線可以並駕齊驅,各自安慰不同巿場的顧客,但管理層漸漸明白要動輒數百元吃小食為主的晚飯,港人多數不願接受,和民也因此漸漸加入飽肚的澱粉質類食物,也慢慢地加入不同味道的食物,例如最近的韓食吧。 結果導致它們的強項沒有了,以往不錯的食物也保不住了。 是時候要檢討麼? 經營手法問題也多,尤以要客人在門前等候,即使店內有位也 “故意” 不給予客人入座,做成人多的假象。 這個現象不只是在東涌店才可看見,其實在和民系的食店都是這樣的運作。 不信? 在等位時進內看看便知道了。 我至少有一年時間去 “發現” 這個問題。 是問題還是經營手法,就只有管理層才知悉。 鮭魚刺身:和民的鮭魚(三文魚)絕對不會厚切,是薄切,加上少許檸檬汁和芥辣就放進口內,這種魚一定要放中口慢慢的細嚼,讓魚油慢慢的分解,香氣四溢。 今天送來的是魚近魚腩位置,味道不過不錯。 和民拉麵:是一貫的拉麵,其實毫無特色。 麵是工廠貨,湯是味精湯,配
最初以後二線可以並駕齊驅,各自安慰不同巿場的顧客,但管理層漸漸明白要動輒數百元吃小食為主的晚飯,港人多數不願接受,和民也因此漸漸加入飽肚的澱粉質類食物,也慢慢地加入不同味道的食物,例如最近的韓食吧。 結果導致它們的強項沒有了,以往不錯的食物也保不住了。 是時候要檢討麼?
經營手法問題也多,尤以要客人在門前等候,即使店內有位也 “故意” 不給予客人入座,做成人多的假象。 這個現象不只是在東涌店才可看見,其實在和民系的食店都是這樣的運作。 不信? 在等位時進內看看便知道了。 我至少有一年時間去 “發現” 這個問題。 是問題還是經營手法,就只有管理層才知悉。
和民的鮭魚(三文魚)絕對不會厚切,是薄切,加上少許檸檬汁和芥辣就放進口內,這種魚一定要放中口慢慢的細嚼,讓魚油慢慢的分解,香氣四溢。 今天送來的是魚近魚腩位置,味道不過不錯。
和民拉麵:
是一貫的拉麵,其實毫無特色。 麵是工廠貨,湯是味精湯,配料也是精製的。
天婦羅冷蕎麥麵:
要吃好的天婦羅,是要到專做天婦羅的地方。 一般的地方不能,酒店級的也不行,就是要專科才行。 從前和民的天婦羅以一般的水平而言,確實是做得不錯。但今天的天婦羅,殆矣。 油沒有了麻油香,炸得過火,麵漿過厚等等都是這個天婦羅敗北之處。 惟調味尚可,否則將會與港式天婦羅比下去。 麵也是一般的貨色,冷麵的豉油和葱救了不少分數。 但只是OK。 沒有甚麼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