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4-14
6 瀏覽
舖租上調吉野家不見了,新晉的一品螞蟻未開,就來到另一面的上海婆婆,在荃新天地吃過,開到來這裡,似乎同新鴻基關係還不錯。開張首星期,無論午晚市客人亦如螞蟻嬲蜜糖,撇開大隊走來試新店。環境絕對是迫夾,非閒聊淺酌之地,客似雲來,多半是因地板淨潔企理,有人招呼。雖然想試擔擔麵,最後還是叫了想吃的雪菜絲拉麵,套餐配生煎牛肉包或小籠包,要了前者。牛肉包兩面煎過,泛著油光,漲身包子發酵得不錯,吃起來軟熟帶有砂糖賦予的甜,包厚,餡卻只得丁點兒,混有洋蔥、肉粒、大頭菜,鹹中帶甜,做法新派味道卻是平宜近人,一碟三大隻,真的吃包吃飽。大碗雪菜肉絲拉麵,上海麵軟熟卻欠韌性,雖說手拉是誠意,但似乎老三陽的現成貨也不比這裡差,湯底沒加火腿,只得薄薄的肉甜,其餘味道靠「師傅」補貼,同樣價錢兩步之隔的外省菜館,加了火腿的濃湯,比這裡更用心,唯一欣賞是處理過的新鮮雪菜,不太咸卻有淡淡的香。雖有師傅手拉麵點,但是日吃到的,感覺似乎不比開在路邊「兜痞」上海舖做得好,說到底懂得包裝,比起好吃更重要。
舖租上調吉野家不見了,新晉的一品螞蟻未開,就來到另一面的上海婆婆,在荃新天地吃過,開到來這裡,似乎同新鴻基關係還不錯。
開張首星期,無論午晚市客人亦如螞蟻嬲蜜糖,撇開大隊走來試新店。環境絕對是迫夾,非閒聊淺酌之地,客似雲來,多半是因地板淨潔企理,有人招呼。
雖然想試擔擔麵,最後還是叫了想吃的雪菜絲拉麵,套餐配生煎牛肉包或小籠包,要了前者。牛肉包兩面煎過,泛著油光,漲身包子發酵得不錯,吃起來軟熟帶有砂糖賦予的甜,包厚,餡卻只得丁點兒,混有洋蔥、肉粒、大頭菜,鹹中帶甜,做法新派味道卻是平宜近人,一碟三大隻,真的吃包吃飽。
大碗雪菜肉絲拉麵,上海麵軟熟卻欠韌性,雖說手拉是誠意,但似乎老三陽的現成貨也不比這裡差,湯底沒加火腿,只得薄薄的肉甜,其餘味道靠「師傅」補貼,同樣價錢兩步之隔的外省菜館,加了火腿的濃湯,比這裡更用心,唯一欣賞是處理過的新鮮雪菜,不太咸卻有淡淡的香。
雖有師傅手拉麵點,但是日吃到的,感覺似乎不比開在路邊「兜痞」上海舖做得好,說到底懂得包裝,比起好吃更重要。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