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5-16
12 瀏覽
作為一條食街,山林道倒是有不少各式的日本料理,早輪試過街內的鐵板燒,今天則想試一些魚類菜式,到了街道的大廈,見到「新大壽」擺下的宣傳菜牌,看其介紹是由日本來的老師傅鈐木昭宣主理兼任老闆,加上有蔡瀾前輩為其饌文,信心總是大一點。登上一樓之下,其環境裝修是比想像中古舊,亦正如前輩所言那家庭式風味。午市之下主打各式套餐,取價也甚為合理,數款定食也是心水之列,在趕時間看戲之下,決定點了一個三色的刺身飯定食。雜魚上來踢館,也無需少林寺方丈親自迎戰,午市之下不見年紀老邁的老師傅,幾位後生的廚子,相信也是鈐木大師的弟子,先試其味噌湯,味道甚為濃味,卻沒有坊間的那麼死鹹,配料不外是切粒豆腐或海帶等。魚生飯鋪得甚美觀,也不是「角切」般用上頭尾,內有章紅魚、三文魚和海膽三味,經過醋漬的飯身十分軟糯,酸味恰到好處,還加入芝麻作出調味,用來撈飯的海膽,令飯身味道添上甘香之味,不過數量不多,吃得不太過癮。兩款魚類也算鮮味,其三文魚的色澤也不太鮮艷,不過也是不大相干,始終三文魚在日本不是主要的刺身食材,因方便的來貨關係,在香港變成上貨,初吃還算新奇有趣,久而久之不免有點膩口,據聞坊間也有方法來增加其色澤,在香港經
登上一樓之下,其環境裝修是比想像中古舊,亦正如前輩所言那家庭式風味。午市之下主打各式套餐,取價也甚為合理,數款定食也是心水之列,在趕時間看戲之下,決定點了一個三色的刺身飯定食。
雜魚上來踢館,也無需少林寺方丈親自迎戰,午市之下不見年紀老邁的老師傅,幾位後生的廚子,相信也是鈐木大師的弟子,先試其味噌湯,味道甚為濃味,卻沒有坊間的那麼死鹹,配料不外是切粒豆腐或海帶等。
魚生飯鋪得甚美觀,也不是「角切」般用上頭尾,內有章紅魚、三文魚和海膽三味,經過醋漬的飯身十分軟糯,酸味恰到好處,還加入芝麻作出調味,用來撈飯的海膽,令飯身味道添上甘香之味,不過數量不多,吃得不太過癮。
兩款魚類也算鮮味,其三文魚的色澤也不太鮮艷,不過也是不大相干,始終三文魚在日本不是主要的刺身食材,因方便的來貨關係,在香港變成上貨,初吃還算新奇有趣,久而久之不免有點膩口,據聞坊間也有方法來增加其色澤,在香港經營日本料理,先入為主之下,始終也要有所妥協。
中後段才上的日式沙律,如沒有看錯的話,醬漬之下的應是香港的菜心,每一地的食材也有所特性,懂得就地取材,值得一讚。包上飲品才是六十元,價錢不貴,只是水準四平八穩,實在沒甚驚喜,見壽司套飯有七大件,加上烏冬才貴十元,心中不禁大嘆走寶;起碼可以一嚐師傅們的手握水準................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