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38
21
(非會員)
0
0
2011-01-27 7 瀏覽
昨日女友來電想來中環吃飯,見時間尚早即囑她可到豚王一試。已是第三次來訪,一次初開業時,二次十一月晚上,都被長龍嚇走,那時還沒興上心頭,以為之後人龍或減,結果愈來愈誇張,可見此法作宣傳甚有成效。等上一個鐘三個字,到店門時師傅出來收點菜紙,選了最簡單的豚王,點了Miso一般份量,硬麵身,加叉燒木耳。惜剛好日本爆發禽流感,沒有半熟蛋。師傅努力用英文核對客人注文,可能也習慣了英文,跟他用日文交談時他仍要用英文回答 Orz進門即要求坐吧台,看著生田師傅量麵、加Miso,但湯頭似乎比初開業時香氣較為收歛。拍了一張師傅做麵才想起:弊!忘了要問可不可以攝影!只能吃罷道歉了。先喝一口湯,帶膠質黏口,湯頭夠混濁,也有不少白粒子 - 脂肪跟煮透的骨膠原。尚有點豬燥,但配上味噌甚有層次。麵條點硬但仍不夠硬,應是浸軟了一點,麵粉香亦稍弱,不打緊,快手吃罷就行。叉燒跟木耳,仍是跟日本的少了點香味。蔥頭亦然,日本大蔥的甜而不辛,是有分別的。肉辛醬更是點睛,這才是一蘭風。食味大概因水源及材料始終為本地貨(包括麵身,麵廠光美係黃竹坑),仍跟日本在地吃有些許差距。整體而言是上品,不過如非有太多時間,加上每天賣200碗,中
更多
昨日女友來電想來中環吃飯,見時間尚早即囑她可到豚王一試。已是第三次來訪,一次初開業時,二次十一月晚上,都被長龍嚇走,那時還沒興上心頭,以為之後人龍或減,結果愈來愈誇張,可見此法作宣傳甚有成效。

等上一個鐘三個字,到店門時師傅出來收點菜紙,選了最簡單的豚王,點了Miso一般份量,硬麵身,加叉燒木耳。惜剛好日本爆發禽流感,沒有半熟蛋。師傅努力用英文核對客人注文,可能也習慣了英文,跟他用日文交談時他仍要用英文回答 Orz

進門即要求坐吧台,看著生田師傅量麵、加Miso,但湯頭似乎比初開業時香氣較為收歛。拍了一張師傅做麵才想起:弊!忘了要問可不可以攝影!只能吃罷道歉了。
12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先喝一口湯,帶膠質黏口,湯頭夠混濁,也有不少白粒子 - 脂肪跟煮透的骨膠原。尚有點豬燥,但配上味噌甚有層次。麵條點硬但仍不夠硬,應是浸軟了一點,麵粉香亦稍弱,不打緊,快手吃罷就行。叉燒跟木耳,仍是跟日本的少了點香味。蔥頭亦然,日本大蔥的甜而不辛,是有分別的。肉辛醬更是點睛,這才是一蘭風。

食味大概因水源及材料始終為本地貨(包括麵身,麵廠光美係黃竹坑),仍跟日本在地吃有些許差距。

整體而言是上品,不過如非有太多時間,加上每天賣200碗,中午十二點半到已經排到近百,大可考慮別店如Mist,始終香港人還不太習慣等兩小時吃碗麵。

總評:推介,一如離開時跟老闆Meter Chan言,暫時不用去東京一會了。
(以上食評乃用戶個人意見 , 並不代表OpenRice之觀點。)
張貼
評分
味道
環境
服務
衛生
抵食
用餐日期
2011-01-26
等候時間
75 分鐘 (堂食)
人均消費
$85 (午餐)
推介美食
  • 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