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8-01
83 瀏覽
七月十一日香港一蘭開業的當日,剛考我正身處日本的名古屋,在當地街上走得有點累,加上本來心儀想試的食店已經關門,就在這一刻給我看到了一蘭的招牌,便入內吃了一碗拉麵。其後回到香港後,從朋友的口中得知香港的一蘭自開業起每天便人龍不斷,正盤算著何時才有機會去試試來到香港的一蘭拉麵的時候,碰巧這天在平日有一整天的假期,便早一點來個午餐。在一個雨天的早上十一時半來到一蘭的門口,這時店外的人龍只有6人,從其他食家的食評中得知在店內還有一段人龍,但只看門面這一段便可預計到這次不會等得太久。果然很我便被店員安排到店內排隊,並預先給了我一張落單紙去選擇拉麵的的配料、湯底及麵條的軟硬度等選項。最後等了約十五分鐘便被安排到一個味集中counter中坐下,並等待我所選擇的拉麵。這次我刻意選擇了跟上次在名古屋吃到的一樣,比較一下兩地分店的質素如何。以下是我的選擇:湯的濃度:濃味油膩度:普通香蒜:普通蔥:青蔥叉燒:有秘制醬汁:普通麵的硬度:硬另外再加一隻半熟鹽煮蛋將落單紙交了給竹簾後的店員後,很快我的拉麵及半熟蛋便送到我的面前了。看上去這碗"香港版"拉麵跟我在名古屋吃到的"日本版"拉麵是一樣的。幼身的拉麵加上奶白的
其後回到香港後,從朋友的口中得知香港的一蘭自開業起每天便人龍不斷,正盤算著何時才有機會去試試來到香港的一蘭拉麵的時候,碰巧這天在平日有一整天的假期,便早一點來個午餐。
湯的濃度:濃味
油膩度:普通
香蒜:普通
蔥:青蔥
叉燒:有
秘制醬汁:普通
麵的硬度:硬
另外再加一隻半熟鹽煮蛋
再吃一口麵條,幼身的麵條配合我選的硬度,掛湯能力不俗,而且入口彈牙,加上濃郁的豬骨湯,吃來是個不錯的享受。
叉燒是薄薄的兩片,入口嫩滑又帶點肉味。始終這碗麵的主角是湯底及拉麵,這兩片簡簡單單的叉燒作點綴已經十分恰當。
至於半熟蛋方面,剛巧我在名古屋吃到和香港店吃到的都是偏熟的,沒有流心效果,蛋味也不算濃。不過個人習慣來說,吃起拉麵總會加上一隻半熟蛋才滿足。
最後那個紅色的秘製醬汁,拌勻在豬骨湯內之後,令到這個濃甜的湯底帶點辛辣的味道,喝起來又多了一個層次,令人忍不住的一口一口喝下去。
其實相比香港跟日本兩地的一蘭,香港店的水準也有日本店的九成,稍欠的只是麵條的軟硬度控制差了一點點,及湯底的鮮甜還欠一點點吧了。
以下便是我在名古屋店吃到的豚骨湯拉麵加半熟蛋,賣相和港版的十分接近。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