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8-06-26
102 瀏覽
父親提議到此午饍….我經常路經灣仔道, 並未察覺有此酒家 (有2個入口, 位於灣仔道和莊士敦道)。 原因是這酒家入口只有一扇門之大, 要走幾十級的樓梯才走到餐廳內。 餐廳只有約8-9張桌子, 還有一間可容納兩席的貴賓房。 門外有一幅由蔡欄提字的牌扁,裝修簡潔雅緻, 帶點中國色彩。餐牌上混合了杭州菜與上海菜。 冷盤點了我最愛的酵夫。 由於傳統杭州菜滋味清新, 重原汁原味, 所以這碟酵夫的味道也不像上海店的酵夫那麼甜。 這反而更能帶出酵夫軟綿綿的口感, 配上雲耳冬菇, 為這頓午餐揭開漂亮的序幕!冷盤在部長的推介下點了蝦油鷄。 這是傳統的杭菜冷盤, 雞肉鮮嫩軟滑, 醃料增強了鷄的鮮味, 但略嫌咸了點。再來的是杭州炒年糕, 用的是傳統杭菜常用配料, 竹筍, 小白菜, 肉絲。 芡汁味道不算太濃, 令年糕口感更煙韌, 減退了上海式炒年糕的肥膩感, 相信這就是杭州菜的魔術了!午市孖寶以優惠價推出$68的砂鍋雲吞雞和$28的小籠包。 砂鍋雲吞雞的手製雲吞皮幼滑, 不像吃了厚厚的麵粉, 餡料的豬肉極鮮, 湯底散發濃郁雞香。小籠包沿用傳統做法, 頂部包得較厚, 很久已沒吃過那麼用心做的小籠包皮!
我經常路經灣仔道, 並未察覺有此酒家 (有2個入口, 位於灣仔道和莊士敦道)。 原因是這酒家入口只有一扇門之大, 要走幾十級的樓梯才走到餐廳內。 餐廳只有約8-9張桌子, 還有一間可容納兩席的貴賓房。 門外有一幅由蔡欄提字的牌扁,裝修簡潔雅緻, 帶點中國色彩。
餐牌上混合了杭州菜與上海菜。 冷盤點了我最愛的酵夫。 由於傳統杭州菜滋味清新, 重原汁原味, 所以這碟酵夫的味道也不像上海店的酵夫那麼甜。 這反而更能帶出酵夫軟綿綿的口感, 配上雲耳冬菇, 為這頓午餐揭開漂亮的序幕!
冷盤在部長的推介下點了蝦油鷄。 這是傳統的杭菜冷盤, 雞肉鮮嫩軟滑, 醃料增強了鷄的鮮味, 但略嫌咸了點。
再來的是杭州炒年糕, 用的是傳統杭菜常用配料, 竹筍, 小白菜, 肉絲。 芡汁味道不算太濃, 令年糕口感更煙韌, 減退了上海式炒年糕的肥膩感, 相信這就是杭州菜的魔術了!
午市孖寶以優惠價推出$68的砂鍋雲吞雞和$28的小籠包。
砂鍋雲吞雞的手製雲吞皮幼滑, 不像吃了厚厚的麵粉, 餡料的豬肉極鮮, 湯底散發濃郁雞香。
小籠包沿用傳統做法, 頂部包得較厚, 很久已沒吃過那麼用心做的小籠包皮! 餡料用上”手啄”的半肥瘦, 與機攪碎的豬肉口感截然不同! 肉汁鮮甜, 口感細膩, 可見點心師博的功夫和心機!
部長還推介 “蝦油麵”, 配料是新鮮蝦仁, 鱔糊, 洋葱。 油麵口感不會油膩, 湯底鮮, 很好吃!
甜品叫了一碗酒釀丸子, 外表小小的盅, 竟有3碗飯碗之份量! 丸子QQ, 散發菊花, 桂花, 酒釀之香! 湯水清甜無比!!
眾人都吃了一頓滿足的午飯!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