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11-24
25 瀏覽
近期工作上的壓力大了, 人像是了無生氣似的, 但明白到總不能將自己迫得太緊, 偶爾也要放鬆心情, 而到處吃往往是我的放輕鬆之道。 週六都是滿令人期待的一天, 半天假很快便過, 得要趁機享受過夠。 愛西式高茶, 但閒時中式的一盎兩件, 配上一壺熱茶, 也夠我偷閒上好一會兒。其實自添好運聲名大燥後, 自此一些點心專門店便愈開愈多, 要突圍而出的話, 真要花點心思, 噱頭也是少不得。 最初聽見功夫點心的大名, 實有點好奇, 究竟跟功夫有何關係呢? 奈何三家分店, 北角、天后、深水埗皆不就腳, 未有機會多作研究。 直至上星期無意中得知中港城的新店剛開, 如此便利, 怎有不訪的道理? 店家位處平台花園, 比鄰近大馬路的分店欠點熱鬧, 卻多份清幽。 當時人客約是半滿, 門面光鮮, 四周用上木色作配襯, 桌子椅子統統以原木打造, 椅背更印上功夫二字, 帶點古色的風情。 佈局走向新派摩登的路線, L形的間隔, 座位較為集中, 但慶幸的是沒太多局促感, 靠牆的一邊都是卡座, 容納四人後仍然寬敞, 比坊間不少點心專門店背貼背的舒適得多。 被安排門口右邊的一處, 較寧靜, 只是空調不太夠, 有點局。 甫進下
其實自添好運聲名大燥後, 自此一些點心專門店便愈開愈多, 要突圍而出的話, 真要花點心思, 噱頭也是少不得。 最初聽見功夫點心的大名, 實有點好奇, 究竟跟功夫有何關係呢? 奈何三家分店, 北角、天后、深水埗皆不就腳, 未有機會多作研究。 直至上星期無意中得知中港城的新店剛開, 如此便利, 怎有不訪的道理? 店家位處平台花園, 比鄰近大馬路的分店欠點熱鬧, 卻多份清幽。 當時人客約是半滿, 門面光鮮, 四周用上木色作配襯, 桌子椅子統統以原木打造, 椅背更印上功夫二字, 帶點古色的風情。 佈局走向新派摩登的路線, L形的間隔, 座位較為集中, 但慶幸的是沒太多局促感, 靠牆的一邊都是卡座, 容納四人後仍然寬敞, 比坊間不少點心專門店背貼背的舒適得多。 被安排門口右邊的一處, 較寧靜, 只是空調不太夠, 有點局。 甫進下已心急拿著點心紙細看, 每位$6茗茶以這地段來說, 仍算合理, 至少是一整壺的端來, 茶葉選擇有數種, 全是大路的鐵觀音、香片、普洱等, 大可慢慢地品茶, 吃件點心, 也是件賞心樂事。 單以點心選擇來說, 不太多, 又說不上太有特色, 可能因為地段之故, 價位稍高, 廿多元起。 當中也不乏新面孔, 分類細緻, 連煲仔飯和燉湯也供應, 奈何二人的胃納有限, 只能挑最想吃的。 心儀的流沙包未見影蹤, 反見酥皮焗奶皇包挺吸引的, 但最後都敵不過懷舊馬拉糕($18)的引誘。 成品一整籠的端上, 而非經切件的小塊, 熱呼呼的拿著, 實在動人。 顏色不算太深褐, 看來發泡程度不俗, 只是從切面看來, 氣孔是完全的細密, 未見有何蜂巢狀, 一心要吃出傳統風味的要失望了。 其實吃起來還算鬆軟, 滿有彈性, 偏向綿密, 沒濕黏的問題, 香甜味美, 只是我會更期望麵種發酵的芳香, 鹼水味道不重, 更彰顯出樸實的蛋味, 甜度適中, 感覺很實在。 大家既是愛吮骨之人, 馬來沙嗲蒸鳳爪($20)自當是不可錯過吧! 賣相跟見慣的沒兩樣, 仍是橙橙紅紅的, 夾雜豆豉和椒絲, 雞腳相當有肉地, 太骨感的話恐怕會難嚼, 壞了大家的興緻。 骨肉仍是相連著, 輕輕一咬已近乎離骨, 吃到的肉蠻多, 口中充斥沙嗲醬的味道, 偏濃味, 幸好調味不算重手, 墊底的花生不太粉腍, 稍硬了一點, 再入味的話會更好。 酥皮香麻蘿蔔餅($24)像是煎堆跟芝麻大餅的合體, 表面脆炸至金黃, 沾滿香口的芝麻, 餅皮香軟扎實, 有層薄薄的脆皮, 入口不像上海式的蘿蔔絲酥餅多層次酥脆, 反像炸饅頭, 內層綿密, 麵粉的甜香突出, 藏著為數不少的蘿蔔條, 爽脆多汁, 略帶少許苦味, 就是這一點點苦味有點美中不足。 只二人來吃的話, 很多時都是四籠起五籠止, 當中有數款點心卻以單隻起, 正適合心多且貪吃的我。 筍尖蝦餃皇($9/隻)件頭不特別小, 跟外面常吃的蝦餃皇沒多差別。 餃皮雪白晶瑩, 透薄得很, 蝦肉餡填得滿滿的, 輕咬開薄皮, 軟糯細滑, 沒厚粉的感覺, 煙煙韌韌的, 甫咬下汁水已急得要爆發出來, 蝦肉爽彈, 絲毫不覺霉爛, 鮮甜度十足, 沒刻意切得太細碎, 夾雜些爽脆的竹筍粒, 嫩中帶有嚼感,
質素令人滿意。 明知糯米易飽滯, 但見鳳凰煎糯米雞($24)的圖片相當討好, 又輕易被氹了。 平常多以荷葉包著的糯米雞, 如今形象一變, 改用煎香的方式示人, 令人眼前一亮。 份量沒傳統的多, 反而像塊小圓餅, 喜見底面兩邊都經均勻上色, 結成一層透薄的飯焦, 外脆內軟, 黏糯的感覺猶在, 隱約中滲出一陣蛋香, 內餡跟傳統的相若, 冬菇粒、雞肉、咸蛋黃收了薄茨, 柔軟不失甘香, 微微的稠剛能黏著飯粒, 不至於鬆散分離。 只是糯米本身較膩, 再經煎製之下, 難免會出油, 還是較適合淺嚐。
單以人均六十多的消費而言, 聽起來有點小貴, 但顧及到位置的因素, 這小小的調整又不是不能接受的。 點心水準得到不俗的發揮, 沒硬為創新而創新, 基本的功夫做得細緻認真, 不純靠噱頭, 要突圍而出應該不太難, 這無意中的大發現實令人驚喜。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