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6-21
161 瀏覽
早一陣子因酒友們的關係都會相約在這商場中的南燒北鍋吃飯, 每次經過去洗手間途中都會遇見這個充滿日本色彩的拉麵小巷。可是每次總是已告打烊, 但知道有這一店便想盡機會來試試。這家拉麵店東京飲食地標之一 - 築地市場為名, 可是賣的實非築地中都找到的新鮮魚料, 相信只是容易讓人記得而已。雖然名字未見輝煌, 但是卻是標榜用上七輪的傳統製麵方法 (即製造出來共有七個步驟)。令在來自北海道的三種不同的麵筋, 混入雞蛋, 海鹽及水, 經過壓, 攪, 發, 拉與熟成來造成, 麵身大剃均勻, 而且彈性好。而湯底也利用五輪的做湯方法, 將豬骨, 雞骨, 昆布, 魚乾, 蔬菜及乾貝等作料分五個階段加入, 務求集百家之所長。 點的是一個黑鬼濃厚豬骨湯叉燒拉麵。而所謂的"黑鬼", 其實是利用黑蒜精製出來的蒜油, 混入以豬骨為主的濃湯之中, 做出香味明顯的豬骨湯。而事實湯色真有如墨汁一樣的黑色, 蒜味也有, 可是不如想像中般明顯。奶白色的豬骨湯底, 豬骨鮮味明顯, 但湯身不算厚, 可是油膩感高。整體來說, 湯底不算得是突出, 甚至可能比即食麵的人工黑蒜味道都要弱一點。湯底 -- 6.5/10 麵條卻是用
這家拉麵店東京飲食地標之一 - 築地市場為名, 可是賣的實非築地中都找到的新鮮魚料, 相信只是容易讓人記得而已。雖然名字未見輝煌, 但是卻是標榜用上七輪的傳統製麵方法 (即製造出來共有七個步驟)。令在來自北海道的三種不同的麵筋, 混入雞蛋, 海鹽及水, 經過壓, 攪, 發, 拉與熟成來造成, 麵身大剃均勻, 而且彈性好。
而湯底也利用五輪的做湯方法, 將豬骨, 雞骨, 昆布, 魚乾, 蔬菜及乾貝等作料分五個階段加入, 務求集百家之所長。
點的是一個黑鬼濃厚豬骨湯叉燒拉麵。而所謂的"黑鬼", 其實是利用黑蒜精製出來的蒜油, 混入以豬骨為主的濃湯之中, 做出香味明顯的豬骨湯。而事實湯色真有如墨汁一樣的黑色, 蒜味也有, 可是不如想像中般明顯。奶白色的豬骨湯底, 豬骨鮮味明顯, 但湯身不算厚, 可是油膩感高。整體來說, 湯底不算得是突出, 甚至可能比即食麵的人工黑蒜味道都要弱一點。湯底 -- 6.5/10
麵條卻是用上之前所述的七輪製麵方法, 粗幼大小一致而偏向扁身, 根據餐牌所述為1.58mm厚。雖然是扁身麵條, 口感有點像粗一點的杯麵格局, 可是彈性嚼勁都是好。拉麵能力亦不低, 令人吃起來有一種活力。麵條用上三種不同麵筋, 而且經過壓拉及熟成過程, 韌度不錯, 如選硬一點都條, 感覺會更好。口中感覺亦有軟滑質感, 可是蛋味差一點。麵條 -- 8/10
而配料方面是叉燒兩片及味蛋一半。叉燒雖然卷肥, 可是質感鬆散, 有一夾就散的危險。瘦肉嫩滑而肥肉可口, 相信厚切一點會更好。味蛋是全熟的, 是不合格的水平, 蛋味亦未能隨流心的蛋黃中引出, 失敗。配料 -- 5.5/10 縱使如此, 這家店的拉麵湯的份量相比其他的都要少, 所以很容易就會喝光整體湯。而正正喝光這個湯時, 湯底就會出現"感謝"的日本拉麵傳統字據。因為他們相信如果食客將拉麵湯喝光, 代表著食客對料理的滿意, 不過這個是使了一些詐吧!! 我的那個黑鬼豬骨濃湯叉燒拉麵之外, 同桌親愛的點的是豬軟骨叉燒豬骨拉麵。相比我的那個黑蒜, 他的湯底更淡味, 油膩感足, 但質感欠奉。麵條依然的好吃, 叉燒照舊鬆散, 只是豬軟骨薄片經過醃製, 味道不錯, 軟骨亦爽口無渣。加上兩片鮮味紫菜, 水準中規中矩。 綜觀來說, 拉麵表現只屬極之一般的水平, 不過勝在收費商宜。因該店已於屯門開設了第三間分店, 為慶祝新店開張, 餐廳於每晚九時後照單半價。令原來索價迎一百元的拉麵, 現在只用上HK$81就可吃到兩個。分分鐘比吃麥當勞和味千拉麵還要平, 特別在尖沙咀中心地帶更加無人匹敵, 那你還投訴什麼?!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