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9-01-06
47 瀏覽
對我來說,觀塘廣場是一個充滿著學生時代回憶的地方,在中學時代此處雖離校有一段頗遠的路程,但午膳時候很多時也會來這裡一逛。當年區內不像現在有一幢大型商場,地方細細的觀塘廣場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個集合潮流玩物、科技資訊以及提供廉價與美味食物的勝地。當年在同一商場內,除了「上海一品香菜館」外,也有另一間上海菜館,不過名字已忘記了。由於習慣地去這間現已結業的店子,所以便一直沒有光顧前者。而現在已經搬離觀塘區的我,今天反而有機會一試。店內的擺設與記憶中的印象差不多,當年雖然沒有光顧,但有時候也會在其門前經過。製作飽點的廚房仍然是靠近大門,水蒸氣不時從店內吹出來。正店大約有六張桌子,而則舖就放有數張大餐桌,有些可供十二人使用。舊式商場另一特色,就是可以在走廊位置擺放桌子,小小的地方,也足夠容納兩三張小桌子。老實說,已經很久沒有吃客飯了,其實有點一心為吃客飯而來,所以坐下後便二話不說地看客飯的餐牌。怎知在二十多款的客飯中,也未能找出「鱔糊客飯」。心想以為是看漏眼,所以再看一遍,最後當然沒有發現。起初以為只在「客飯類」沒有供應,轉看其他餐牌,怎知道仍然沒有發現任何有關「鱔糊」的蹤影。最後只好改變策略,點
當年區內不像現在有一幢大型商場,地方細細的觀塘廣場對我來說,已經是一個集合潮流玩物、科技資訊以及提供廉價與美味食物的勝地。
當年在同一商場內,除了「上海一品香菜館」外,也有另一間上海菜館,不過名字已忘記了。由於習慣地去這間現已結業的店子,所以便一直沒有光顧前者。而現在已經搬離觀塘區的我,今天反而有機會一試。
店內的擺設與記憶中的印象差不多,當年雖然沒有光顧,但有時候也會在其門前經過。製作飽點的廚房仍然是靠近大門,水蒸氣不時從店內吹出來。
正店大約有六張桌子,而則舖就放有數張大餐桌,有些可供十二人使用。舊式商場另一特色,就是可以在走廊位置擺放桌子,小小的地方,也足夠容納兩三張小桌子。
老實說,已經很久沒有吃客飯了,其實有點一心為吃客飯而來,所以坐下後便二話不說地看客飯的餐牌。怎知在二十多款的客飯中,也未能找出「鱔糊客飯」。心想以為是看漏眼,所以再看一遍,最後當然沒有發現。
起初以為只在「客飯類」沒有供應,轉看其他餐牌,怎知道仍然沒有發現任何有關「鱔糊」的蹤影。最後只好改變策略,點了「燻魚擔擔麵」($34.00)、「南翔小籠飽」($29.00)及「上海煎鍋貼」($20.00)。
先來的是「燻魚擔擔麵」中的「燻魚」,因為此食物只需從樓面的雪櫃取出來,令人感覺有點怪怪的。味道方面,十分之夠味,魚肉亦沒有因為過度燻煮而變乾,是一碟味道不錯的燻魚。
不一會便送來「擔擔麵」,嚐了一口湯,感覺太油膩,花生醬味道亦不夠,以致沒甚麼香味。麵條雖幼滑,但有些麵條還未散開,感覺有點馬虎。另外湯底帶點酸味,在問過店員後得知,原來是加了「醋」,不過我也是首次吃酸味的擔擔麵,可惜不太適合自己口味。
「南翔小籠飽」是舊上海店形式的大堆頭製作,一籠共有十隻。相比起新一代上海店的小籠飽,一籠只有三四隻,賣相雖然未夠小巧,但卻更顯氣派。外皮夠薄夠滑,不過湯汁不太多,餡料有肉香味,以二十九元的價格來衡量,已是合格有餘。
最後是「上海煎鍋貼」,與小籠飽一樣仍舊是「大件夾抵食」的一碟五隻,體積亦比新一代的鍋貼大少許。煎得相當不錯,底部金黃而脆身,亦沒有感覺很油,雖然內裡肉汁不太多,但仍然足夠出現「噴射」場面。餡料的味道與小籠飽的不同,但未知是正確還是錯覺,總覺得鍋貼餡料較為重味一點。
店員全是快手快腳之人,不收加一服務費,服務方面算合格,未知晚市是否一樣不收加一服務費。食物雖未見驚喜,但已合格有餘,比起同區大型商場內那間「上海菜館」,已勝出多個身位。
此店雖然瑟縮在一角,但多年來仍然可以生存下來,最起碼同場的另一間上海店已結業多年,同時附近大型商場內的食肆亦種類凡多,但她仍然迄立不倒,定必有其過人之處。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