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0-02-27
13 瀏覽
兒時我對羼蝦籽的菜色都不太熱衷,印象中蝦籽是鹹滋滋的,又帶點腥澀,不是味兒。先君常說道這東西待我味蕾完全成熟後便自然懂得欣賞。此言果然不虛,人隨年歲漸長,口味亦有明顯改變。孩童每多嗜甜,我亦不例外,但可惜今天甜點卻與我無緣。很多年少時絕不沾口之物,過了不惑之年後卻又突然趨之若鶩,唯獨涼瓜一菜,從小至今還未能接受。佛道說人生已有八苦,又何必從味覺中再追加一道。常聽人道某家食肆從幼光顧至今,水準無復當年....我常懷疑究竟多少是廚師易牙之術真的遜了色還是因食客口味隨年紀而漸變之果。其實上好的蝦籽不鹹亦不腥,味應帶甘鮮。清代《本草綱目拾遺》: 蝦籽 “鮮者味甘,醃者味鹹甘......”。廣東之斗門河蝦產量甚豐,故亦盛產上佳蝦籽。用炒香後之蝦籽佐麵 - 妙甚。不少麵家以蝦籽撈麵馳名,但真正能烹出果勝常品者則卻沒有幾家。楊記與沾仔記雖同氣連枝但實是針對不同客路。坦白說,沾仔記的反傳統雲吞及鯪魚球麵,價廉而物不美,對不起 - 我真的不懂得欣賞。雲吞麵乃尋常廣東小食,一碗不飽、二碗不撐才是精神所在,需知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以量取勝者實非王道。雖不是自家製做,楊記的麵條還算不賴。討厭的鹼水味在這幾天潮
其實上好的蝦籽不鹹亦不腥,味應帶甘鮮。清代《本草綱目拾遺》: 蝦籽 “鮮者味甘,醃者味鹹甘......”。廣東之斗門河蝦產量甚豐,故亦盛產上佳蝦籽。用炒香後之蝦籽佐麵 - 妙甚。不少麵家以蝦籽撈麵馳名,但真正能烹出果勝常品者則卻沒有幾家。
楊記與沾仔記雖同氣連枝但實是針對不同客路。坦白說,沾仔記的反傳統雲吞及鯪魚球麵,價廉而物不美,對不起 - 我真的不懂得欣賞。雲吞麵乃尋常廣東小食,一碗不飽、二碗不撐才是精神所在,需知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以量取勝者實非王道。
雖不是自家製做,楊記的麵條還算不賴。討厭的鹼水味在這幾天潮濕極的天氣還是察覺不出來。但不明白為何麵撈竟然可以半點油也不下。怕不健康,不下豬油,可以理解,但蔴油總也可以下一點吧,麵撈乾骾骾的,實有點難以下咽。蝦籽病不在其量,下得倒慷慨,炒得亦蠻香,但可惜欠缺鹹甘,顯然不是上等斗門貨色。大地魚香撈麵亦犯同一垢病 - 大地魚鬆雖乾身而香脆,但與沒半點油的麵撈混在一起乾得有點叫人吃不消。
看見餐牌上有蝦籽牛肉撈麵供應,好一個奇特的配搭。其實蝦籽與牛肉皆味濃之物,應忌一齊並用。袁枚 《隨園食單》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 "味太濃重者,只宜獨用,不可搭配。如李讚皇、張江陵一流,須專用之,方盡其才。食物中,鰻也,鱉也,蟹也,鰣魚也,牛羊也,皆宜獨食,不可加搭配。何也?此數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這蝦籽牛肉撈麵還是留給別人好了,我沒有勇氣去嚐...
很多人喜歡這裡的高湯說其清甜宜人,對此我則不敢苟同。高湯渾渾濃濃,用排骨、蝦米、大地魚干及羅漢果燉成,可惜半鮮不甜,羅漢果味搶盡風頭,最後只落得一個「怪」字,與麵食毫不相襯。
看來此店與我無甚緣份.....
是次評分 : 60 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