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7-04-06
3771 瀏覽
東大街是一條聞名食街,目測八成鋪位皆為食肆,食肆之所以越開越多,都拜早年有幾家誠意食肆在東大街闖出名堂,食客慕名而致,人流增加後,惹來不少食肆老闆垂涎,紛紛湧入開店,而不同類型食肆的進註,又進一步吸引各類食客到此覓食,這互相拉動非同小可,根據 Openrice的資料顯示,現今短短一條東大街已擁有60多家食肆。食肆不斷的開,帶來了一輪接一輪的良性競爭,強者把弱者淘汰,現時能在東大街站穩陣腳的,大部份為質優食肆。『物以類聚』四字在東大街這地方充份體現,先是大量食肆聚在一起,繼而演變為大量具質素的食肆聚集一起。 剛才提到東大街最先被幾家誠意食肆帶旺了,才變成今天的著名食街,始作俑者小弟認為有好幾家,金城餐廳(前名:興發)於92年開業, 屹立不倒25年,它絶對是其中一家。幫襯了金城大大話話十多年,最初知道它是個寶,源於陀地友人提及這家茶記很架勢,每天早上在門外劏些幾十斤重的海班以至龍躉,而這些靚班靚躉,通通用來製作自家的班片河班腩飯等等。十多年前小弟首次幫襯,嚐到了他們的班片炒河,一試難忘,魚肉鮮美彈牙,絶非一般茶記的冷藏青衣魚柳可比,依稀記得當年索價是五六十圓,而十多年前普通一碟茶記班腩炒河
剛才提到東大街最先被幾家誠意食肆帶旺了,才變成今天的著名食街,始作俑者小弟認為有好幾家,金城餐廳(前名:興發)於92年開業, 屹立不倒25年,它絶對是其中一家。
門外貼着不少老舊照片,有老闆娘跟名人的合照,還有一些悉日在門劏大魚的照片(據悉他們已沒有在門外表演劏魚秀多年,以現在擁擠的東大街來說,路邊劏魚確是一大困難。)
下圖是老闆娘跟名嘴食家阿蘇的合照,記得看過阿蘇的飯食節目介紹過金城,阿蘇曾說老闆娘是她的長期雀友,相交不淺。
野生的大石班及龍躉魚數量日少,難以在海中捕獲,就算有亦價格太貴,故金城現在用上了人工養殖的大花尾龍躉,無可厚非,不過花尾躉亦分多種級數,以海養的價格最高,肉味最鮮。現代化養魚已發展至魚塘甚至工廠養殖鹹水海魚,在這兩種環境下養殖出的魚種,肉味淡而且質地較焾,跟海養的質素相差很遠,他們的龍躉吃得出是用上了海養花尾躉靚貨製作。
龍躉片炒河 HK$93
190 瀏覽
1 讚好
0 留言
本來點的是HK$86的班片炒河,但在下肯定他們出錯,所以標題及定價都用上了龍躉片炒河,魚爽甜彈牙,味道濃郁,河粉底炒得少油乾身,條條分明,沒有火𤓓味道,粉中還夾雜了一些蛋絲,奇妙之處是蛋很滑沒有老態,廚師炒功可見一班,在下敢說大酒家亦未必做出如此精彩的出品,料靚手藝好,招牌絶對金漆!
焗豬朳飯 HK$57
71 瀏覽
0 讚好
0 留言
總結: 吃到了好東西,體現了大智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甚是!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