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5-08
300 瀏覽
儘管大家來自不同的國家,輕鬆的小食總教人易於接受及喜愛。香港人多接觸的應該會是東南亞一帶的小食,如台灣、韓國、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地, 小食既能打開話題,又可認識到不同國家的文化。這是一個窄長及有點零亂的店舖,餐牌簡約地掛在牆壁上,若將明亮的光管調至暗淡,甚至乎換上泛黃的燈泡,從燈影滲出陳舊與簡陋味道,然後食客們站著用餐、閒聊,有的更抽著煙,那不就是電影中六、七十年代東南亞小店的格調。進入紫蘭花竟帶給我穿越時空的感覺,真意想不到呢!返回真實,店舖是一家叫做紫蘭花的泰國街頭小吃,用上了女性與人打招呼的 Sawadeeka 的類近發音作英文名稱。店舖內果然有兩位泰國女士在工作中。其中一位能操流利廣東話的女士,身材圓渾,十足一位泰國媽媽,跟她落了單後,她便回到廚房與拍檔著手烹調。天氣悶熱,青檸梳打給人清涼與解渴的功能。清檸味道十足,所用的是濃縮青檸汁,而不是新鮮青檸,所以味道特別濃烈。泰式湯粉是我的至愛,在曼谷幾乎是每晚在街邊的必吃宵夜美食。貪心的要了四寶湯粗河粉,湯面除浮現了一塊白蘿蔔外,其餘的全是丸類,泰國地道的街頭迷你版實難與這珍寶級的份量作比較。試了幾口清湯,湯底異常出色,絕對能與
返回真實,店舖是一家叫做紫蘭花的泰國街頭小吃,用上了女性與人打招呼的 Sawadeeka 的類近發音作英文名稱。店舖內果然有兩位泰國女士在工作中。其中一位能操流利廣東話的女士,身材圓渾,十足一位泰國媽媽,跟她落了單後,她便回到廚房與拍檔著手烹調。
不嗜辣的朋友,大可放心嘗試清湯底,一定會令您稱心滿意!
大塊頭的白蘿蔔軟稔、入味,亦是我的至愛。
可惜紫蘭花的青咖喱未有令我回到昔日的美味去,反之青咖喱香氣欠奉,味道也較為單薄、淡然,先決條件已令人失望;再而雞肉烹煮得很老,茄子也沒有用上泰國綠色圓茄,效果的確差強人意!
從牛肉及豬頸肉的金黃外層,可得知泰國媽媽用心的燒烤工夫。兩款串燒的香茅及香料的醃味濃郁,透徹入肉內,將泰式地道的美味盡顯無遺。
牛肉切得較為厚身,相比坊間如紙張一般薄的牛肉片,口感卻是相當不錯。唯牛肉烤得有點過火,因此肉質有著不夠嫩滑的瑕疵。而豬頸肉油脂充沛,生熟度恰好,因此非常完美。
紫蘭花的冬陰功湯較為 Home Feel,入口盡是蕃茄、磨菇、秀珍菇的田園味道,冬陰功原有的辣味及香料味,反而很輕微。
雞翼烤得金黃、帶點焦黑,賣相確是吸引。牙齒與雞皮觸碰後,便發出 "咯咯" 的脆響聲。皮下油脂經慢火烤溶了,只剩乾脆的口感,味道帶著泰式的香與甜,非常討好。而雞肉亦不顯得乾巴,值得推介。
泰國媽媽來了香港25年,在港組織家庭,落地生根,不只廚藝了得,性格生鬼,用廣東話鬥嘴更是厲害。這個可愛的 Q 版公仔,十足是泰媽媽的翻版。
想念泰國的地道湯粉及街頭小食的時候,可到灣仔紫蘭花找泰媽媽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