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06-08-09
50 瀏覽
跟一位從事飲食傳媒的年輕食友午飯,大家談「食」及周圍去吃已經有一段時間,是時候吃日本料理,就由市場的中位數開始吃起,而「中位數」,就在這裡。一早短訊約好,打電話來約定壽司檯頂的兩個一號位,可以看到整個壽司檯的運作及方便傾計,差不多次次都坐這個位。環境方面,是這裡的強項,因為有這個維港景。當然在酒店裡面,佈置也不會太失禮的。又遲到,未坐下已經遙控的要了魚生飯定食,食友的則是握壽司定食。這裡的魚生飯大埋頭,飯夠多,刺身亦不少,三文/油甘/吞拿各三大片,還有甜蝦/喜靈魚籽/三文魚籽/飛魚籽/帶子粒等等,埋滿一碗,單以份量計,是可觀及足夠的。先吃刺身,還算新鮮,但切得不太整齊,不太認真,加上有個別在血水滲在飯中,有礙觀瞻,感覺麻麻。芥辣是牙膏貨色,食友的握壽司來的芥辣反而是生磨的靚貨,見他最後是原封不動的全部未碰過,早知要了它;飯味道調得合度,口感適中,都不錯。用幾件不吃的三文魚刺身,交換了一件吞拿魚壽司。握得不算太緊緻,是鬆了一點,要吃得有技巧才不會散開,見幾位本地師傅的功架,當然不似其他正宗日式有日本頭坐鎮般,可以更好。招呼方面,也如禮鮨般,如港式餐廳的。侍應大大聲的「魚生飯5號!再來甜蛋
環境方面,是這裡的強項,因為有這個維港景。當然在酒店裡面,佈置也不會太失禮的。又遲到,未坐下已經遙控的要了魚生飯定食,食友的則是握壽司定食。這裡的魚生飯大埋頭,飯夠多,刺身亦不少,三文/油甘/吞拿各三大片,還有甜蝦/喜靈魚籽/三文魚籽/飛魚籽/帶子粒等等,埋滿一碗,單以份量計,是可觀及足夠的。先吃刺身,還算新鮮,但切得不太整齊,不太認真,加上有個別在血水滲在飯中,有礙觀瞻,感覺麻麻。芥辣是牙膏貨色,食友的握壽司來的芥辣反而是生磨的靚貨,見他最後是原封不動的全部未碰過,早知要了它;飯味道調得合度,口感適中,都不錯。
用幾件不吃的三文魚刺身,交換了一件吞拿魚壽司。握得不算太緊緻,是鬆了一點,要吃得有技巧才不會散開,見幾位本地師傅的功架,當然不似其他正宗日式有日本頭坐鎮般,可以更好。
招呼方面,也如禮鮨般,如港式餐廳的。侍應大大聲的「魚生飯5號!再來甜蛋卷果邊……」師傅又係「壽司併盤啤二……」絕對不是日式料理的水準,似去了港式的茶餐廳多一點。又侍應行來行去,但完全不醒目,加茶也只是叫一次加一杯,不會望望隔離那杯,原來都沒有茶。不過,這裡的午市,就是這樣子。
價錢是中價,大概比壽司廣貴一點,當然比起禮鮨同樣的港式餐廳服務又收頂級價,這裡是較好一點;比較起城中的壽司店,這裡絕對是中間的中間,故稱之為「中位數」。
致某食友:每次也的太多,希望不要嫌煩,但認真的路,一向也是較辛苦及難走的。飲食之道,也是一生人的旅程。日本料理,就由這裡開始,希望以後還有機會一邊吃一邊講。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