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4-11-07
1055 瀏覽
某日收到大哥的報料,告之建業街一帶有新的食店登場,主打懷舊味十足的狗仔粉, 並附上多張美食照向我「示威」,圖中各款小食都非常吸引, 加上見小B一臉津津有味似的, 人家工作時收到這誘惑, 實在太過份啦! 哼! 他爸媽常取笑他似足姑姐貪吃且揀吃, 學到我優良的一面,他大愛的東西該不會差吧? 這樣更教我想會一會呢!週日真正放足全日假, 本想乖乖的留在家中, 但突然心血來潮想到元朗覓食去, 誠邀不願郁的爸爸同行,製造走動的機會, 難得他這麼爽快答應, 三人行大計要成功啦!狗仔粉這名字, 顯然是歲月的見證, 出現於七八十年代, 主要以粘米粉混入水搓揉而成, 加入其他配料經熬煮, 全人手製作, 美味又夠且飽肚, 成了勞苦階層的恩物。 記得小時侯唸書, 早餐間中會見到它, 滿滿的一碗新鮮熱辣, 基本的蝦米、冬菇下足, 還以豬油渣灑面, 香飄飄 , 誘人得很。店子本來不大, 午後時段人流不斷, 陸續坐滿了。在門外等候時, 阿姐揮手示意我們內進, 但見圓檯已坐了兩人,硬要我們仨迫入, 只會手碰手, 叫人怎會吃得安心? 寧可多等一會, 恰巧近樓梯底的小方檯有客人走了, 分上下右三方坐, 總算自成一桌,
週日真正放足全日假, 本想乖乖的留在家中, 但突然心血來潮想到元朗覓食去, 誠邀不願郁的爸爸同行,製造走動的機會, 難得他這麼爽快答應, 三人行大計要成功啦!
狗仔粉這名字, 顯然是歲月的見證, 出現於七八十年代, 主要以粘米粉混入水搓揉而成, 加入其他配料經熬煮, 全人手製作, 美味又夠且飽肚, 成了勞苦階層的恩物。 記得小時侯唸書, 早餐間中會見到它, 滿滿的一碗新鮮熱辣, 基本的蝦米、冬菇下足, 還以豬油渣灑面, 香飄飄 , 誘人得很。店子本來不大, 午後時段人流不斷, 陸續坐滿了。 在門外等候時, 阿姐揮手示意我們內進, 但見圓檯已坐了兩人,硬要我們仨迫入, 只會手碰手, 叫人怎會吃得安心? 寧可多等一會, 恰巧近樓梯底的小方檯有客人走了, 分上下右三方坐, 總算自成一桌, 怎樣亂說挑吃也不怕啦! 格局一眼看真, 陳放著幾張圓桌, 是木紋摺檯, 襯以灰色膠椅, 典型大版攤檔的樣子。 牆身顏色用上鮮黃的油漆, 搶眼醒神, 比茶記企理。 本對服務一欄沒寄予厚望, 幸運地沒半點不客氣, 聲大卻並非不沒禮貌。 這裡沒什麼餐牌可言, 選擇寮寮可數, 想知有什麼好吃? 請將視線移向牆上的精美單張, 單看圖片已教人食指大動 , 加起來只八款食品, 撇開招牌的火鴨翅和狗仔粉不說, 都是香口的小食, 辣魚蛋、魚皮餃、炸丸等看似平平無奇, 然而可會跟美味扯上關係。
聽聞這家的名氣多久, 一場來到, 沒法子不點馳名的狗仔粉($19/細,$26/大)試試看。 每檯來一碗, 有的甚至一人一碗,肚子得到大滿足 , 不算奇怪事。 既是三人行, 點餐時得顧及挑吃的爸爸, 不能太隨心, 想清想楚, 不想點了些他不會吃的東西嘛! 細碗份量剛好夠一人吃 ,不會太牚。端來時熱烘烘的, 冒出煙來 ,暗裡在呼過癮。 面層滿佈葱花和菜甫粒, 用料雖然普通, 我卻相信味道不會簡單。
習慣先呷一口湯, 香濃且鮮甜, 多份肉骨味和油香,然而沒油泛面, 集精華之所在。 粉仔成短小狀,兩端鈍鈍的, 未呈太透明,反偏奶白, 比上海麵稍為粗身, 將濃湯盡吸收,入口爽滑,可惜偏腍身, 不夠煙韌彈牙, 還好未算太糊口。
層次可以這樣豐富, 該是湯底的功力吧? 蝦米、冬菇、豬骨是必備的, 隱約還見久違了的豬油渣, 成金黃的色澤, 甘香不帶益味。 真材實料, 滿咀兒麻油和菇香, 鮮甜程度得以提升, 比單靠味精堆砌更富誠意, 值得打高分數。 吃罷喉嚨未見有太大不適, 沒乾渴之感。 單吃其實夠美味,但見人家猛推那盎辣辣菜甫,會辣至噴火云云,嗜辣的心即時燃起,準備要接受挑戰了。色澤深紅 沾滿辣椒粉,威力該會...據說選用四種辣椒粉再炒製而成,沒想到連伴菜也如此花心思。 一心要辣個痛快,不怕死下一大匙,辣粉隔即擴散 ,將湯染成微紅色,相當醒神。 咬落爽脆,發出嗦嗦的聲響,愈嚼愈是刺激, 辣得不單一, 味覺神經完全被敲響。喉嚨有輕微的灼熱感覺,鼻水也禁不住要流出啦! 火鴨翅($19/細,$26/大), 就像是精緻版的碗仔翅, 棄瘦肉而取火鴨絲,醇厚入味, 持久不易散。
質感對辦,較湯羮稀薄,卻沒過份黏稠, 輕翻數下也不易成水狀, 順滑不稀淡, 平常吃翅習慣加醋,但想吃出原味,冬菇、雲耳、鴨絲充斥碗中, 分佈均勻, 後者肉質細嫩不粗疏, 沒黏著牙縫般掃興, 濃得化不開 , 吃出用料的鮮, 沒一陣醬油味, 味道和諧,足以打動我的心。 雜燴($22/細,$30/大)裡頭全是我愛吃的東西,特別是肥美的豬腸呢! 誰知落單一刻才得知已沽清 ,真想哭啊! 沒法子,主攻別的三款好了。
最吸味的可算是蘿蔔,唯炆得不夠腍身,有欠鬆化,有兩三件還連著渣,破壞細嫩的口感。苦味輕,清甜度還好,細軟的組織將辣汁吸收,冒著燙咀之險咬下,甜鹹辣集於一身,挺滋味的。 豬皮大大的一塊。清洗得乾淨,毛毛不見了,沒多異味。入口爽脆,彈彈的,醬汁透過小洞滲進去,爆汁感覺真奇妙。
豬肚同樣沒古怪的氣味 ,切得粗大但易入口,炆得未算十分腍滑,偏爽口但要咀嚼好幾回才能下嚥, 有點硬, 是在考人牙力嗎? 粗硬的外皮難以讓濃汁跑進去,多吃也是淡口的,收不到點睛之效,浪費了美好的汁呢! 魚蓉燒賣($10)跟辣油和甜豉油絕對是天作之合。本身對燒賣有份莫名的好感,可塑性高,唯獨是廣東式就不太愛,怕了硬實且大團的肥肉呢!
我想是心系魚肉燒賣吧? 某涼茶舖所賣的暫時最討得小妹歡心。比便利店或是叮叮系列都要可口。至少未滑潺得一塊膏。 興致勃勃咬下去, 先是呆著,及後懂得反應, 心情隨之跌至谷底。不止我,連爸媽都一臉愕然, 像對我說「你究竟點了什麼東西?」 三人同樣嚐不出魚味在哪, 嘗試安慰自己,努力地細味,洗淨味蕾,小口地咬,奢望多少或會有些魚味,丁點兒也好的。
奈何願望要落空了,感覺就像在咬一粒粉糰,鬆軟說不上,反有點韌,挺實沒味道,即使不斷在醬油堆混,直至整個表面都有了色水,亦於事無補,不合心意的魚肉燒賣吃過不少,但這次卻是重災區。
起了個好的開頭, 想不到壓軸出場的燒賣竟是反高潮, 毫無魚味要讓人失望, 美味的粉仔和火鴨翅亦彌補不了落差, 難以「笑得出」, 不然它會值一個笑臉的啊!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