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3-03-19
1371 瀏覽
雞煲對我而言一點不陌生,回憶起上海的學生生活,重慶雞公煲這五個字可是出門走上十多步必然會引入眼簾的;香港人愛火鍋是常識,雞煲以及烤魚這兩個算是火鍋衍生品的餐飲類型又怎會不吸引大家的眼球?最近又認識了新朋友,也在新朋友的推薦下,去了紅磡的一品雞煲火鍋,傳說中是相當火爆的雞煲連鎖店,還未曾在試過港版雞煲的我懷著謹慎的態度前往一試。在第一波晚餐時段之前來到店門口,已是人龍紛雜的景象,火爆二字不是空穴來風。男店經理在門口不停“吆喝”招攬兼“安撫”等待入店的大群食客,亢奮忙碌的很。雞煲,性質與火鍋相似,人越多吃起來越有氣氛,故店裡大多是4-6人的卡位,邊聊天邊等位,我們幾乎從十分肚餓等到了不怎麼餓的狀態才得以入內,並且六人被安排在平時只供4人坐的位置,還要限時2個鐘完事,人氣真是一把雙刃劍。餐紙類似火鍋那樣,點個大鍋,有秘制雞煲(招牌)也有其他一些類似火鍋的鍋底,涵蓋很全,也有選擇辣度,以及是否走蔥走XXX的要求,很細緻;配菜類也豐富,肉類的以牛肉為主,店內主打各類“高級”牛肉以及牛肉製品,牛滑、牛肉丸,也有少量海鮮,蔬菜類則較為平常,不過響鈴是必點之物;飲品也大眾,大家則一致決定點了清熱的酸梅
餐紙類似火鍋那樣,點個大鍋,有秘制雞煲(招牌)也有其他一些類似火鍋的鍋底,涵蓋很全,也有選擇辣度,以及是否走蔥走XXX的要求,很細緻;配菜類也豐富,肉類的以牛肉為主,店內主打各類“高級”牛肉以及牛肉製品,牛滑、牛肉丸,也有少量海鮮,蔬菜類則較為平常,不過響鈴是必點之物;飲品也大眾,大家則一致決定點了清熱的酸梅湯。 雞煲可選整隻或半隻,下單后很快便有的吃,砂鍋材質的鍋內塊塊秘制雞塊,色相很誘人,量也不欺人;開啟小火來保溫,但吃得也要有速度,不然就會像我們這般經驗不足的吃貨,吃著聊著聞到一股隱隱的焦味。。。 秘制雞塊十分入味,雞肉滑嫩,秘汁裹著雞肉,少少勾芡,口感滑而凝,微辣的程度比我想像中的辣度高出小小,十分提味,甜辣適中而香氣撲鼻,讓人吃得停不了筷。迅速解決了 雞煲,留下一層越煮越凝的秘汁底,便開始加水變身“火鍋”。 點了牛肉和羊肉,個人覺得在港還是牛肉的吃口好過羊肉許多,牛肉新鮮,厚切牛肉入鍋片刻便能吃,口感軟腍又不乏咬口,口味也真實,吸取少少先前秘制 雞煲的味道,微微甜,別有一番風味;豆製品類,個人心得是,必點響鈴、豆卜以及腐竹,響鈴是到了香港才接觸到的一種火鍋配料,入鍋幾秒起過,口感脆啵啵又吸著湯汁的精華;腐竹則需要稍長時間,讓其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變得有些微微軟爛,放在嘴裡就好似一片煲牛奶或是豆奶時最上層的“衣”(油脂);豆卜在上海叫做油豆腐,也是我們吃火鍋或是麻辣燙必點的豆製品之一,亮點在於讓其慢慢吸飽湯汁,吃的時候一口咬下裏面好似湯包一般是一包湯汁,而外層煎過的豆腐皮又是厚厚的咬口帶著些豆香,好味就是這麼簡單! 有一次跟香港朋友吃 火鍋,發現他們對凍豆腐不太熟悉,既然提到上海人愛吃的豆製品類火鍋配料,我當然也要特別介紹下凍豆腐啦!凍豆腐顧名思義就是凍的結實的豆腐,特點在於其蜂窩狀的結構,需要放入鍋中較長時間的滾煮,此時凍的好似石頭般的豆腐會慢慢融化變軟甚至最後變得快要散架那般的酥爛,過程中蜂窩狀的豆腐皮會不斷的吸收湯汁;吃的時候那些湯汁會隨著第一口咀嚼迸發出來,想像一下這個原理跟星爺食神里的那個撒尿牛丸的經典爆汁鏡頭差不多了! 另外也點了丸子拼盤,很是抵食又可一次過嘗多種味道,丸子是手打的,個大結實,口感爽彈;烏冬面也不錯,值得一試,口感沒有坊間那般太過粗製濫造,依然有些烏冬軟實的咬口,也滑溜。
一品的人均不高,量也較足,雖然吃之前要等位,但也覺得物有所值,秘制雞煲絕對有甚為招牌的實力,是必試的,不知其他火鍋類的鍋底是否也一樣出色?火鍋配料中,牛類製品也是推薦,品質不俗,牛滑與牛丸更混有鯇魚的獨特味道,讓人印象深刻!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