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9-01-10
239 瀏覽
說實在,在香港,以札幌為名的拉麵店有很多,但以味噌、醬油或鹽味為主要湯底的拉麵店卻並不多,味の時計台可算是代表之一,但原因為何不多,最主要是香港的拉麵店大多數以豚骨湯作湯底,又或者以牛油拉麵就作為札幌拉麵的代表。味の時計台,在日本類似Openrice的平台,眾多分店的評價得分都只是平庸,當然在香港只此一間,又開設在最方便的旺角區,其附近拉麵店只得一間漁場台風,不愁没有客路。再者在其餐牌上有着穩陣的安排,雖然主打是味噌醬油及鹽味三款湯底,但是亦以蝦湯或豚骨湯作輔助,客人有多款選擇。我剛去了北海道旅行一趟,亦去了拉麵橫丁吃拉麵,趁著味蕾仍有點當地的風味,回港後嚐嚐兩地的分别,於是回到香港翌日便走去旺角味の時計台一試。我點選了味噌叉燒拉麵及白桃疏打飲品,由於晚上九時才入座,客人不多,五分鐘後拉麵已在桌上。味噌叉燒拉麵總評不過不失,拉麵麵條都是太麵,在札幌吃的似乎爽身一點,原因有可能是札幌師傅在煮麵前將麵條團弄得稍為鬆身一點,有點類似廣東雲吞麵麵餅做法。味噌湯香港和札幌真是有天淵之别,在北海道各處吃的味噌拉麵,味噌都是淡淡的易入口,吃完麵條後帶點餘香。但在香港,不止味の時計台,很多的味噌湯都是
說實在,在香港,以札幌為名的拉麵店有很多,但以味噌、醬油或鹽味為主要湯底的拉麵店卻並不多,味の時計台可算是代表之一,但原因為何不多,最主要是香港的拉麵店大多數以豚骨湯作湯底,又或者以牛油拉麵就作為札幌拉麵的代表。
味の時計台,在日本類似Openrice的平台,眾多分店的評價得分都只是平庸,當然在香港只此一間,又開設在最方便的旺角區,其附近拉麵店只得一間漁場台風,不愁没有客路。
再者在其餐牌上有着穩陣的安排,雖然主打是味噌醬油及鹽味三款湯底,但是亦以蝦湯或豚骨湯作輔助,客人有多款選擇。
我剛去了北海道旅行一趟,亦去了拉麵橫丁吃拉麵,趁著味蕾仍有點當地的風味,回港後嚐嚐兩地的分别,於是回到香港翌日便走去旺角味の時計台一試。
我點選了味噌叉燒拉麵及白桃疏打飲品,由於晚上九時才入座,客人不多,五分鐘後拉麵已在桌上。
味噌叉燒拉麵總評不過不失,拉麵麵條都是太麵,在札幌吃的似乎爽身一點,原因有可能是札幌師傅在煮麵前將麵條團弄得稍為鬆身一點,有點類似廣東雲吞麵麵餅做法。味噌湯香港和札幌真是有天淵之别,在北海道各處吃的味噌拉麵,味噌都是淡淡的易入口,吃完麵條後帶點餘香。但在香港,不止味の時計台,很多的味噌湯都是濃厚帶咸難入口,很多女性顧客頗抗拒這種香味。稍為說明一點,札幌當地師傅是收到點選後才煮味噌湯,而且會加入新鲜蔬菜或新鮮的海鲜煮,香港的是已煮好一大鍋,收到點選後直接入碗,又或者在大鍋中潷一小鍋出來,加熱後加入麵條配菜後奉客。傳聞拉麵湯底是由北海道煮好後直接來港,如今港日口味有别,至今是一個謎團。
旺角味の時計台的味噌叉燒拉麵帶有小量炒過的洋葱,爽口之餘增加了口感,在札幌吃的加入大量洋葱,接受與否因人而異。
半熟蛋過不失,勝在細隻一口吃掉,但蛋汁流量不多。在札幌的麵店多給于溏心蛋。
味の時計台的炙燒叉燒略肥,由於擺放太久表面冷冰冰,如果上枱時約略炙燒,半溶的脂肪口感更佳。
味の時計台勝在方便易揾,但要加一服務費有點令人卻步,傳聞海老濃湯拉麵較多人喜歡,下次有緣再試試。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