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6-25
826 瀏覽
沒哪個食肉獸不愛吃叉燒的,尤其是我這個饞鬼。半肥瘦叉燒和東坡肉是倆兄弟,性質一樣,都是有肥有瘦才好吃,分別在於叉燒是乾燒,東坡肉則為濕煮。我只吃淨叉燒,由叉燒衍生的產品例如:叉燒包、叉燒酥等我都不喜歡,原因是那些包點內的叉燒大多是裁剩下的邊角料(純屬個人猜測,不排除高級食肆採用整條切碎的做法),感覺是廢物利用。叉燒在香港是很具代表性的食物,同時又非常大化,和奶茶一樣處處可見。但在質量上卻多數普通而已,有些在選料上隨便馬虎,沒用優質的豬肩肉(俗稱梅頭),有些是制作起來偷工減料,麥芽糖、南乳、五香粉、叉燒醬等等這些調味用全成本真不少,故此能省就省(除了紅色素,多添加使得叉燒顏色豔紅誘人),就連什麼先放什麼後放的次序都有講究,所以叉燒這東西市面上比比皆是,但要選出十佳來可就難啦!這些年來(對,不是那些年),我在港式中餐廳和燒腊店嘗過不少的叉燒,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可數,往往是高級餐廳裡的叉燒制作認真些,當然啦,價錢是街坊小店的幾倍。某日,女兒打球中場休息,我忙翻開球館內的叫外賣本子(裡面全是附近各餐廳的外賣餐單)見到「金翠」的餐單,介紹他們是自制工場,叉燒不下色素,還得過獎項呢,當下盤算一
叉燒在香港是很具代表性的食物,同時又非常大化,和奶茶一樣處處可見。但在質量上卻多數普通而已,有些在選料上隨便馬虎,沒用優質的豬肩肉(俗稱梅頭),有些是制作起來偷工減料,麥芽糖、南乳、五香粉、叉燒醬等等這些調味用全成本真不少,故此能省就省(除了紅色素,多添加使得叉燒顏色豔紅誘人),就連什麼先放什麼後放的次序都有講究,所以叉燒這東西市面上比比皆是,但要選出十佳來可就難啦!
這些年來(對,不是那些年),我在港式中餐廳和燒腊店嘗過不少的叉燒,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可數,往往是高級餐廳裡的叉燒制作認真些,當然啦,價錢是街坊小店的幾倍。
某日,女兒打球中場休息,我忙翻開球館內的叫外賣本子(裡面全是附近各餐廳的外賣餐單)見到「金翠」的餐單,介紹他們是自制工場,叉燒不下色素,還得過獎項呢,當下盤算一定得試試(那天並沒叫「金翠」的外賣,因為女兒看中別家餐廳的茶餐)。
終於有天因為女兒打球打得晚了,我們便去了「金翠」開飯。
餐廳環境: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型餐廳,進門的右手邊是燒腊檔,左邊一排木制卡座,對面也是卡位,中間再塞兩張圓桌,空間狹小。沒想到的是居然設有有洗手間,男女各一格,得問收銀阿姐拿鑰匙。 服務態度:
更加不值一提,坐下點餐,過會送來,吃完走去門口結帳,完畢(也用不著什麼服務)!
食物素質:
以蒸菜配飯和燒腊碟頭飯為主。 蒸鹹蛋肉餅飯,一整個鹹蛋連蛋白打在肉餅上,與一般只下鹹蛋黃有所不同。蛋黃質量不錯,呈沙粉狀,顏色為深桔黃,蛋白微鹹,和肉餅拌勻,很好下飯。肉餅軟硬適中,頗緊致,甜甜的醬油為肉餅增添美味(因為等了好久,肉餅端上桌立即瓜分掉了,也就忘了拍照)。
叉燒切雞飯,每回下單我必交待:“肥叉,不該!”因此得到的大多是肥瘦相間的叉燒,只是有時晚上的叉燒賣的差不多了,才出現極瘦版本的。 叉燒的色澤是自然的啡紅色,絕對沒有色素添加,和坊間鮮豔橙紅的叉燒相比,是不夠吸引(但我們需要的是實際而不是姿勢)。叉燒邊上只有很少的烤焦黑點,證明燒制功夫掌握準確。淺紅透白的肉體軟而不爛,嚼著彈牙,甜如蜂蜜,自然不造作,肥肉部分爽口不粘,充滿甘香油潤。這裡的叉燒在色澤、甜度、油脂、軟硬各方面都拿捏到位,以市井小鋪來講真的很不錯了。 白切雞,相對叉燒沒那麼出,雞肉也算嫩,但不夠滑,應該是塗抹了鹽粒浸雞,但鹹度輕微,可以重手點,雞皮下也不見喱狀脂肪。 另一次來用膳叫了西檸雞柳,檸汁顯著卻不霸道,配合少少的甜味,清新柔和。雞柳份量頗多,炸得乾身脆口,其中混雜數塊雞皮,特別香脆。 蒸飯套餐可選配飲料或湯,我們多數要奶茶,水準不俗,醇厚濃鬱,初入口感覺茶味稍盛,過後奶味漸出,略嫌達不到絲般的滑溜(又不是賣幾十元一杯,未免挑剔了)。 有多款燉湯供應,試了沙參玉竹海底椰燉響螺,小小的燉盅裡擠滿了材料,豬骨味陣湯清,二十七元倒也值得。 有時懶得走動,在球館裡叫半斤叉燒外賣,拿回家炒蛋或做叉燒包(化整為零將叉燒切碎,自家制作的叉燒包當然信賴了)。
個人心得:
來「金翠」趕時間就點燒味碟頭飯,因為蒸飯即叫即蒸,要等上十來分鐘呢,遇上有街坊買外賣回家的(斬料加),等候時間更長,反正堂食客人坐在店內走不了,所以先顧站在門口的流動客。
要是問我最最滿意的叉燒在哪裡?不是香港,在番禺,「水上樂園」內的一家餐廳,名為「九爺肥叉」的叉燒是迄今為止本人吃過最美味的,肥美無比,卻絲毫不膩,吃了還想吃,回味無窮!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