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5-14
128 瀏覽
四月是吃鵝的季節,主題飯局也敲定到鳳城吃口碑不錯澎公鵝,為此分別到過旺角和北角跟兩邊的主管商量地方安排,恰巧都是點心茶市,就順便出篇文,寫寫後者的懷舊點心。北角與旺角的熟客同樣多,伙計手趕著上茶同時又被老街坊拉著寒暄,我雖多見不怪,但同行的老弟卻比老酒家獨有劇情引得笑到「噴茶」。跟主理的而姐傾過幾次電話,真人與通話感覺般充滿朝氣,寒暄後便把我跟旺角經理敏姐傾下的菜單放下,著我先慢慢看,便鬆身替我們打些點心;數年前我不明道理想乾脆傾完便「散」,閱歷多了,學懂欣賞老一輩的待客之道。點心都是當店自製,非內地工場貨,她叫甚麼我們便吃甚麼,隨遇而安便好,最先來的是灌湯餃,即叫即蒸的,稍候十分鐘也值得;份量若如小朋友握拳般大,置在鐵皮小撐上,餃子皮包著湯的,較新派的「湯浸餃」更講究點心師傅摺捏功夫,稍一不慎便會穿破,做得來的師傅沒好幾位,快成了失傳菜。湯汁不用多,和鮮肉比例做對了就好,餃皮亦不糊口;這樣花功夫的點心才賣廿四元,在陸羽或西苑吃要花多一倍了,老弟雖不好湯弄的東西,也清掉了。在富有的社會,愈平凡的食材愈不好搞,難得吃到自家製的腸粉,更難得煎得焦而不燶,又脆又香滑,碟不著半滴油,如發現新大
點心都是當店自製,非內地工場貨,她叫甚麼我們便吃甚麼,隨遇而安便好,最先來的是灌湯餃,即叫即蒸的,稍候十分鐘也值得;份量若如小朋友握拳般大,置在鐵皮小撐上,餃子皮包著湯的,較新派的「湯浸餃」更講究點心師傅摺捏功夫,稍一不慎便會穿破,做得來的師傅沒好幾位,快成了失傳菜。湯汁不用多,和鮮肉比例做對了就好,餃皮亦不糊口;這樣花功夫的點心才賣廿四元,在陸羽或西苑吃要花多一倍了,老弟雖不好湯弄的東西,也清掉了。
在富有的社會,愈平凡的食材愈不好搞,難得吃到自家製的腸粉,更難得煎得焦而不燶,又脆又香滑,碟不著半滴油,如發現新大陸般有趣;今天在旺角街頭「立氣」蒸的交來貨也要十元,這裡亦不過十三元,是回歸時的價錢。
炸物非廣東點心師之長,在茶市吃到可口的炸物不易得;這天嘗到蝦多士沙律是迷你版做法,剁碎的蝦肉和豬肉貼在方包上,炸得酥化可口,作為點心一點點的油膩可以接受,下周一飯局將會試到原隻蝦弄的千層西焗蝦,更令人期待。
還有馬拉糕,我覺得較旺角店水準高一點,可能是港島居民口味較刁吧;而姐見我們吃得飽飽,才談起菜單的事,最難定是價錢,金錢蟹盒平日獨立賣四十八元,還有千層西焗蝦和野雞卷皆貴在手功,鵝子來貨貴過往年,厚著面皮跟她說了心目中的預算,她笑說包在她身上,還送上點心和免開瓶,換著為了「跑數」的集團酒家,早把我轟出門口了。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