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9-01-24
340 瀏覽
現在寫的已經是舊年的事(2018) 冬季聖誕前, 這天又是人母A的自由行(東大古道) 天色比較陰沉, 去到大澳經已兩點,想去的CAFE 星期日會休息的, 真的是比較意料之外, 可能家庭比$更重要! 在香港人(大城市)而言這真是十分難得, 隨意在附近找找, 見這店乾淨又沒太多客人, 何妨一試, 現在睇返食網上的食評, 都差不多一年無人提及, 或者寫食網嘅客人會覺得沒什麼好寫, 沒有突出的做形, 漂亮的外表, 豐富的味道變化, 又或者複雜的AFTER TASTE, 究竟我在形容一個人? 一只動物? 一杯咖啡? 一碟小菜? 從何時開始我們變得如此執著外表,? 拒絕平凡? "普通"就等於"原罪"? 簡單如糖水鋪(從前的稱呼) 現代稱之為"甜品店" 已經不賣紅/綠荳沙的已經超過一半了, 不賣沙冰/ 布丁/ Mini Pancakes 的聽執笠? 我們都明白紅/綠荳沙無理由賣到$38! 因為這價位無人會食紅/綠荳沙了, 而賣不到38蚊一碗的糖水又交唔到租! 這是多麼矛盾又荒誕的場景, 開鋪的老闆一般都用了大部份儲蓄來賭這一鋪但8/9成捱不到一個租約, 捱得到的也只是苦撐, 員工吃的多是愁眉飯,
講講下有點離題了還是用自己有限的詞彙去簡單介紹一下這"離島冰室"吧!
光潔的地板, 粉紅色磁磚牆, 白色光管, 高樓底廳面空間感大, 招呼我們的阿姐似乎是太子女, 同其他人食嘅食評一樣, 被推介的是這裡的米粉,水餃, 通常第一次幫襯我們都會聽店主意見, 我跟太座都要了米粉, 只是我的是雙拚(义燒併水餃)$40, 的確义燒唔係大家在燒臘店見開/食開嗰種, 但試想想當大家在家裡做义燒, 又或者想避開脂肪的部份, 還不是這個樣子嗎? 沒看樣子的難食, 有時只要去除固有嘅觀感/ 既定的外形(華麗的軀殼), 從白紙一張去感受事物的真相, 太座則是水餃$32, 這店的米粉的確同外邊吃到的不一樣, 色偏白重米味更飽肚, 一個是普通的兩個的飽肚感, 水餃餡是豬肉餡同木耳絲. 外型有點扁平, 湯底是比較清淡那種, 但每碗粉面是還有一堆白菜仔及自家冬菜,粗切青蔥碎, 40蚊內的米粉還有菜送, 可幸人間有情, 我們三個人吃得飽飽的, 無人覺得難食, 如果那間咖啡店不是休咗息我地都入唔到呢間咁有特色的冰室, 絕對係時運高嘅一日, 希望下次再來大澳時佢還在營業,
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