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2012-05-10
229 瀏覽
追尋真「韓」意自重溫西貢<金堂>的家庭feel韓國料理後,一直想找一家在香港較有歷史的韓國菜館,比較一下。這天,就挑了離家不遠的樓上舖<梨花苑>,跟同伴去嚐嚐看。一進店裡,發覺都很熱鬧;除了客人的談話和歡呼聲(廂房內有一班韓國年青人,像在辦趴 - 台灣人「開Party」的潮語),當然有燒烤的沙沙聲。我們被安排坐在六人長桌的一邊,靠牆的另一邊,坐著兩位韓國男士:吃了燒烤、泡菜炒豬肉等,更喝了幾枝真露(這樣的場面,韓劇看慣了),結帳才五百多,算是實惠。能招徠韓國人光顧,質素該有保證吧?那麼,我倆吃甚麼好呢?單點動輒$150以上,兩個人又嚐不了很多款。原來店方也供應數款二人餐;好,我們就點這款「過氣韓劇」餐吧!小兵士,大隊形說起韓劇,以吃為題材的還真不少,之前有我倆都喜歡的<意麵情迷>,最近則有以韓國傳統泡菜為主題的<發酵家族>。點完菜以後,泡菜就來了 - 還有她的七位朋友。這個陣容,比想像中的要大!然而嚐完這八款後,沒有一款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泡菜:我原以為每間韓國菜館,都會醃製有自己特色的來奉客,但到頭來還是跟市面買到的沒兩樣。前菜進攻過後,首個上陣的主將是炒雜菜。端上來時,我倆都有
自重溫西貢<金堂>的家庭feel韓國料理後,一直想找一家在香港較有歷史的韓國菜館,比較一下。這天,就挑了離家不遠的樓上舖<梨花苑>,跟同伴去嚐嚐看。
一進店裡,發覺都很熱鬧;除了客人的談話和歡呼聲(廂房內有一班韓國年青人,像在辦趴 - 台灣人「開Party」的潮語),當然有燒烤的沙沙聲。我們被安排坐在六人長桌的一邊,靠牆的另一邊,坐著兩位韓國男士:吃了燒烤、泡菜炒豬肉等,更喝了幾枝真露(這樣的場面,韓劇看慣了),結帳才五百多,算是實惠。能招徠韓國人光顧,質素該有保證吧? 那麼,我倆吃甚麼好呢?單點動輒$150以上,兩個人又嚐不了很多款。原來店方也供應數款二人餐;好,我們就點這款「過氣韓劇」餐吧! 小兵士,大隊形
說起韓劇,以吃為題材的還真不少,之前有我倆都喜歡的<意麵情迷>,最近則有以韓國傳統泡菜為主題的<發酵家族>。點完菜以後,泡菜就來了 - 還有她的七位朋友。這個陣容,比想像中的要大!然而嚐完這八款後,沒有一款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泡菜:我原以為每間韓國菜館,都會醃製有自己特色的來奉客,但到頭來還是跟市面買到的沒兩樣。 前菜進攻過後,首個上陣的主將是炒雜菜。端上來時,我倆都有個疑問:這「韓」在哪裡?像是 酒樓的出品啊。但一吃,發覺弄得比酒樓的好吃。有鑊氣而不過油,令素菜不寡卻同時保持其清爽:最好吃的是那白玉菇(台灣稱為雪白菇,日本則是ブナピー)。 豬魚蝦雞同殺到!
蔬菜打底後,重口味的來了。打頭陣的麵豉醬豬肉,以鐵板盛載,熱騰騰的飄著麵豉香。肉的色澤跟燒烤豬肉看來沒分別,一入口便發覺肉質已滲透了麵豉味,適中而不過濃過鹹,鐵板令它更為惹味。 然後煎魚餃子上桌了;看其煎至金黃色的表面,想必是又香又脆了。怎料帶來了失望:餃子皮吃下去帶些「粉」,感覺不夠俐落,而裡面的餡料並不豐滿,只有幾片看起來乾乾的魚肉(太乾了,吃起來其實分不出是甚麼肉),淡而無味。這餐有變數?! 再來是海鮮石頭飯:說是「海鮮」,其實只有蝦仁(嘩,跟餐牌的差太遠了!)。若不是叫停想馬上撈勻的 侍應,根本看不清其本來面目。份量不多,只有三小碗左右;材料變化又少,辣醬又不夠惹味。叫人失望的一味菜! 壓軸的,當然是鼎鼎大名的參雞湯。 侍應說幫我們分,我連原來長甚麼樣子也看不到;上桌的就是兩碗裝不滿的湯。參雞湯原來有加米去煮,這是我孤陋寡聞;但明明看見人參在湯中,卻喝不出參味,才是真正令我訝異的。煲完湯的雞肉不會滑,但至少會期望濃郁的鮮味跑進了湯裡。這當然也是失落了。 「選台」的重要
吃飽離席,心裡為這頓飯的性價比頗有不平。同伴說,那感受就像看弱台的韓劇:同是韓劇,就是覺得不及人家的好看!我不禁佩服,她在這種體驗後,仍能想出如此貼切的比方。街上,那群韓國年青人高興地互道晚安:是為吃過的飯喝采,還是歡慶著大家在本國以外維繫著的友情?
張貼